首選珍藏

素手揀茶香

素手揀茶香

大稻埕的商業發展自茶業興盛後進入了新的階段;技術力較低但須要細心的揀茶工作,不但在北臺與福建之間產生人口流動,也為女性的工作型態帶來新的可能性。

跨時空的邂逅──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跨時空的邂逅──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新竹交通大學的浩然圖書館典藏了一系列台灣藝文家的作品,經由網路推廣,讓李泰祥與楊英風的作品得以深入校園,藝文典藏的不同可能性。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張大千荷花精作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張大千荷花精作

擅長墨荷畫的張大千在1945年與1962年分別畫了〈大墨荷通屏〉與墨荷手卷〈水殿暗香〉,本文以此兩幅畫作來介紹張大千在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台灣雲豹

台灣雲豹

台灣關於雲豹的文獻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木柵動物園裡的雲豹是中南半島的亞種,台灣雲豹是否還存在於這個島上,已成為無解的謎。

東海岸原住民的海祭神話——女人島傳說

東海岸原住民的海祭神話——女人島傳說

女人島傳說流傳於臺灣東部海岸的原住民部落,包含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也是當地原住民部落定期舉行海祭的古老源由。

蓬勃發展的民眾生命力——臺灣社會運動

蓬勃發展的民眾生命力——臺灣社會運動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戒嚴令解除前,臺灣就已經出現要求民主化的政治運動,也有反對污染的環保運動、保障受僱者權益的勞工運動等。解除戒嚴後,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慢慢取得正當性,逐漸發展成現貌。

臺灣首次正式考古發掘——墾丁寮遺址

臺灣首次正式考古發掘——墾丁寮遺址

一九三一年宮本延人、移川子之藏與宮原敦等人,在今日石牛溪東畔,向南離南灣約一千公尺的臺地上,進行墾丁寮遺址發掘,被公認是臺灣考古學史上首次大規模、由學術單位進行的正式考古發掘。

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

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山東嘉祥武宅山的石刻上,匠人用樸拙生動的手法,描繪了荊軻刺秦的戲劇性時刻,也表現出史記所言「不中,中銅柱」的場景。

瀏覽全部珍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