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生活味 客家民藝
民藝的全名是「民眾的工藝」,是由日本學者柳宗悅和一群民藝家發起的「民藝運動」中所提倡的理念,希望喚起大家對於日用品或素人製作的工藝品的美的觀感。臺灣客家人們日日使用、或逢年過節不可或缺的生活道具,也變成民藝家眼中蘊含故事的收藏品。
為一紙永恆的誓約-談馬偕的結婚證書
一百多年前,遠從加拿大來台佈道的基督教傳教士馬偕,娶了台灣姑娘張聰明為妻。這場婚姻中除了兩人的結婚證書之外,尚有張聰明親生父母的同意書,以及養父母的同意書;這三張證書,揭露了馬偕夫人的出身,更是台灣當時女子命運的縮影。
吹拂南岬的異國之風
臺灣在「羅發號事件」、「南岬之盟」、「八瑤灣琉球人事件」與「牡丹社事件」後,外國勢力又再度來到臺灣,加上在一八八三年完工的鵝鑾鼻燈塔,使得國際戰略地位逐漸提升,並且為之後的臺灣建省、日本奪取臺灣埋下了伏筆。
珠花鳳釵 繡衣朱履——鳳冠霞帔
結婚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臺灣漢人傳統婚服允許僭越,如清代男子著九品官服與頂戴;女子著鳳冠霞帔。傳統婚服在日治時逐漸被西式禮服取代,然而近年來不少新人選擇中式婚禮,重現過往嫁娶習俗和衣飾。
分享誕生的喜悅——客家的出生禮俗
每當婚嫁喜慶,廟會酬神,高壽慶生,或是家中有新生命誕生的時候,人們總是想準備些東西來慶祝,甚至分送給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悅。紅粄,就是客家人關於「出生禮俗」的常見食品。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張大千荷花精作
擅長墨荷畫的張大千在1945年與1962年分別畫了〈大墨荷通屏〉與墨荷手卷〈水殿暗香〉,本文以此兩幅畫作來介紹張大千在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