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臺灣漢人傳統婚服允許僭越,如清代男子著九品官服與頂戴;女子著鳳冠霞帔。傳統婚服在日治時逐漸被西式禮服取代,然而近年來不少新人選擇中式婚禮,重現過往嫁娶習俗和衣飾。
十九世紀末,亞洲受到歐洲列強侵略,在大時代的潮流衝擊下,清朝展開一連串的維新改革,引進西方制度與文化,新郎新娘的裝扮也日漸西化。
在魯凱族的婚禮中,雙方家族都會穿上傳統服裝,新娘禮服以白色或各種鮮豔的顏色為底,搭配幾何紋飾的刺繡,頭戴山豬牙飾帽與植物花冠,並插上象徵貞潔的百合花。
一九三○年代,臺灣社會愈加開放,當時的新娘婚紗禮服以亮面緞料縫製,一襲白長裙嚴密包覆全身及領,,並配戴珠串首飾和白手套,手捧繫有緞帶的鮮花蔓草花束。而新郎的服裝考量到日常實用性,從大禮服逐漸換成了一般西裝。
臺灣的婚俗充滿各種象徵吉慶的物件,如橘子代表圓滿吉祥,桂圓紅棗茶意味早生貴子。隨時間推移,傳統儀式如同戰後新娘頭頂的白紗,從拖地的冗長,變成只到手肘的簡潔。
旗袍是清代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造型原本為寬身直筒狀,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變革中,受到西洋審美觀以及剪裁技術的雙重影響,旗袍的剪裁逐漸產生變化。
一九二〇年代的臺灣,近代化的成果已經足以挑戰「男女授受不親」與「媒妁之言」的傳統,戀愛這件事逐漸成為一整個年輕世代的普遍行為。
山芙蓉是木芙蓉在台灣的親戚,兩者同樣是錦葵科、木槿屬的植物。山芙蓉極具觀花價值,它多變的花色及花姿,使得種一種樹,有三種樹的視覺享受,因此適合植為庭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