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類要怎麼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呢?有的民族用結繩記事的方式;有的民族則將發生的事情,刻在石頭或木頭上面;而有的民族,則是以圖畫作為他們歷史的記載,一如本文提到的大花苗族。
西方文明傳入臺灣之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變化,所謂「自由戀愛」的風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翻開歷史的書頁,其實和我們揣想的有點類似。
科學家們嘗試以理性來研究萬事萬物,人類的戀愛也不例外,無論是費洛蒙或是吊橋理論的錯誤歸因都是用來解釋戀愛中的男女互相吸引的原因之一。
臺灣的法令對外籍配偶不怎麼友善。首先為了防範假結婚,對於身分證、國籍取得的規定相當嚴格;其次,為防止臺灣的失業率攀升,對於外籍配偶工作權的限制也嚴。她們的權益確實是被犧牲了。
古早時代的農業社會缺乏娛樂,廟會酬神慶祝時民眾非常愛看戲,布袋戲表演自然廣受歡迎。在清末民初年間,已經出現了許多闖出名號的戲班在臺灣各地演出。
北港地區的發展史,可以追溯至四百五十年前。明朝時,北港為當時全臺最大漁港,直到清乾隆年間官方指定鹿港為渡臺對口港埠,加上嘉慶年間溪水氾濫,以及日治時期後從閩臺貿易改為日臺貿易等等因素,北港逐漸失去港口通商優勢,轉變成油、糖集散中心。
臺灣擁有眾多宗教建築,在受到保存法保護的各類文化資產中,宗教性建築占有相當高的比例。有聚落的產生便有信仰的建立,加上各種族群引進不同神祇,地方上蓋起越來越多的廟宇。人與寺廟的互動也構成文化景觀,包括定期舉辦的宗教儀式祭典,也是目前保存法欲加強維護的項目。
「同姓不婚」屬於族外婚,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非常普遍的婚嫁慣例,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禁止氏族通婚的習俗。在中國則是從周代開始特別重視。
嘉慶年間,自封「鎮海威武王」的蔡牽,集團勢力迅速擴張,鄉勇除了援助清軍抵抗海上梟雄,同時也面臨多起民變與族群衝突。
北管泛指所有北方官話聲腔、非閩南或客語系的戲曲等,風格多元繁複;演奏時鑼鼓喧天、豪邁激昂的音樂風格,適合戶外節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