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躍龍門」的傳說說道:數千條溯黃河而上的鯉魚,將有一隻能躍上龍門瀑布,過者漸化成龍,化龍之前則稱為鰲。鰲魚更是廟宇建築中常出現的意象,另一個與鰲魚相似者,便稱「金吾」。
臺灣白話字的源頭其實和宗教很有關係,荷蘭傳教士帶來上帝福音,也帶來拼音書寫系統,接受這套書寫系統的平埔族新港社原住民,不只用這套文字讀聖經,還用它和渡過海峽的漢人打契約。
日治時期,日人來臺灣展開甘蔗研究與製糖工業的建設,出口砂糖成為當時臺灣重要的經濟支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後,虎尾糖廠順理成章地成為「臺灣第一工廠」。
以農立校的中興大學收藏了許多日治時期的「卒業報文」,也就是畢業論文,論文中還包含各種手繪的地圖、表格、昆蟲與植物。
林業試驗所著力於日治時期文獻的數位典藏完成林業文獻資料庫及多部圖譜的展示系統,內容包含《本草圖譜》、《有用植物圖說》、《櫻花圖譜》等多部圖譜,以及《臺灣博物學學會會報》等多本文件的數位化。
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日本人的殖民統治,那麼「野蠻中帶著文明」,或許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注腳。在日治時期的臺灣小公學校美術教課書裡可以略窺一二。
從公民角度出發而異於主流媒體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培養了許多原本毫無經驗的公民記者。他們在遊行中比電視台記者們還有拼勁,拍攝完成後還要自行後製剪接,就是希望看到公民運動的客觀真相,並傳遞給大眾。
南港天地宮是個線上虛擬廟宇,「信徒」們可在網站上點香、參拜、上香;祭祀之餘,還可以抽籤、占卜今日運勢、燒金紙、放天燈等;藉此介紹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理的諸多藏品。
從建置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開始,淡江大學林信成老師的團隊就和棒球結下不解之緣,不僅繼續保存棒球文化資產進行數位典藏,還催生了台灣棒球維基館,集眾人對棒球的集體記憶,進行更完整全面的紀錄。
許多臺灣特有物種是以第一位在臺灣本島進行蒐集,同時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整理動物及植物標本,開啟臺灣自然史的研究者斯文豪來命名的,對臺灣自然史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