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的珍藏

馬白水之〈太魯閣之美〉

馬白水之〈太魯閣之美〉

馬白水於其九十歲之際,完成了當代最大幅的彩墨畫〈太魯閣之美〉,描寫太魯閣峽谷自東而西的壯麗景色,結構上類似中國傳統畫卷,不但有景致的變換,更融合了時間的移轉。可讓人在同一個時空體驗從太魯閣白天到夜晚的變化。

繪畫、臺灣人物、當代藝術
第 51 筆 / 共 306 筆
臺灣第一大博覽會

臺灣第一大博覽會

一九四五年為日本統治臺灣四十週年,本文介紹了臺灣總督府為了展現治理臺灣的政績,而決議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

CCC創作集、祭典、城市傳說
第 52 筆 / 共 306 筆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張大千荷花精作

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張大千荷花精作

擅長墨荷畫的張大千在1945年與1962年分別畫了〈大墨荷通屏〉與墨荷手卷〈水殿暗香〉,本文以此兩幅畫作來介紹張大千在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臺灣人物、當代藝術、繪畫
第 53 筆 / 共 306 筆
為一紙永恆的誓約-談馬偕的結婚證書

為一紙永恆的誓約-談馬偕的結婚證書

一百多年前,遠從加拿大來台佈道的基督教傳教士馬偕,娶了台灣姑娘張聰明為妻。這場婚姻中除了兩人的結婚證書之外,尚有張聰明親生父母的同意書,以及養父母的同意書;這三張證書,揭露了馬偕夫人的出身,更是台灣當時女子命運的縮影。

異人軼事、檔案文書
第 54 筆 / 共 306 筆
鼻煙壺的文化意義

鼻煙壺的文化意義

自從明末清初歐洲使節將鼻煙壺傳入中國後,鼻煙壺被加進了東方元素,成為清宮時至今日的中西合璧文物之代表,並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民族藝術。人們漸漸忽略其原有的實用功能,進而將其轉化為政治犒賞、官場文化、休閒與玩賞層面的藝術品。

古物、工藝
第 55 筆 / 共 306 筆
達悟族(雅美族)男子短上衣

達悟族(雅美族)男子短上衣

為適應熱帶氣候,達悟男子平常上身著無領無袖短背心,下身繫丁字帶;男短上衣前後各有白、黑或藏青相間的條紋,丁字帶兩端夾織黑或藏青色橫條紋,並依年齡大小施以不同數目的橫條紋。

原住民、服飾織品、離島、蘭嶼
第 56 筆 / 共 306 筆
吉祥果品-陳鳴遠之〈紫砂柳條八果〉

吉祥果品-陳鳴遠之〈紫砂柳條八果〉

陳鳴遠,明末清初製陶名家,他在工藝上結合了中國的書法、繪畫的內涵,將日用紫砂器具與文玩提高到富有美學的境界,賦予更高度的文人氣息。〈紫砂柳條八果〉是他主要以捏塑手法製成,並善用紫砂泥色特性、又蘊含的吉祥寓意的作品。

古物、工藝
第 57 筆 / 共 306 筆
唐三彩作品、紋飾及藝術特徵

唐三彩作品、紋飾及藝術特徵

唐三彩陶器最能呈現盛唐氣象與大唐文化的形態。表情莊嚴、製作精緻的天王神像、鎮墓獸、武官俑、文官俑以及多采多姿的男女俑等等作品,毫無遺留地發揮了唐代陶工高度想像力和藝術水準。尤其是受西域影響的器型和裝飾紋飾,具有十分濃厚的異國情感。

古藝術、陶器、唐三彩
第 58 筆 / 共 306 筆
太平洋史前喇匹塔Lapita 陶器文化

太平洋史前喇匹塔Lapita 陶器文化

考古學家認為喇匹塔陶器是由有悠久製陶傳統的南島語族群體由島嶼東南亞地區引入此一地區的。早期的喇匹塔陶器又帶有島嶼東南亞地區從未見過的裝飾紋路,反映出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合。

工藝、考古、古文明
第 59 筆 / 共 306 筆
跨時空的邂逅──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跨時空的邂逅──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新竹交通大學的浩然圖書館典藏了一系列台灣藝文家的作品,經由網路推廣,讓李泰祥與楊英風的作品得以深入校園,藝文典藏的不同可能性。

計畫介紹、音樂、臺灣人物
第 60 筆 / 共 306 筆
上一頁
第 6頁
共 31頁
下一頁
下十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