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世紀斯文豪傳說
回首十九世紀:臺灣博物學開端
十九世紀,歐美各國探險家陸續來臺採集動物及植物標本進行研究。最早採集動物的紀錄,始於一八四五年亞當斯(Arthur Adams,1820~1878年)於綠島採獲昆蟲。然而第一位在臺灣本島進行蒐集,同時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整理,開啟臺灣自然史研究者則為斯文豪。
斯文豪來臺紀要
斯文豪(Robert Swinhoe,1836~1877年。其他常見譯名:郇和、史溫侯)出生於英國殖民地印度加爾各答(Kolkata, India)。在英國求學時期即顯露他對動物的研究興趣,曾蒐集鳥類、鳥巢、鳥蛋交予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收藏。一八五四年通過英國外交官考試,赴香港工作及學習華語。
一八五六年斯文豪首次來臺, 在新竹一帶進行觀察、採集; 一八五八年搭乘英艦不屈號(Inflexible)環繞航行臺灣,同乘者包含英國皇家邱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專業植物採集家威爾福(Charles Wilford,? ~1893年);一八六一年赴臺灣就職副領事,名義上隸屬英國福州領事館。至一八六六年正式接任英國駐廈門領事為止,期間採集多種動、植物標本,同時記載臺灣自然景觀與風土民情。
斯文豪與臺灣生物
除了赴臺就任領事,並進行採集活動之外,斯文豪同時發表多篇臺灣哺乳類及鳥類重要文章,也為紅頭綠鳩(Treron formosae formosae)、樹鵲(Dendrocittaformosae)、青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insperatus)、黃胸青鶲(Ficedula hyperythra innexa)、山紅頭(Stachyris ruficeps praecognita)、臺灣獼猴(Macacacyclopis)、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臺灣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鼬獾(Melogalemoschata subaurantiaca)、刺鼠(Niviventer coxingi)等等數十種物種命名。由斯文豪親自命名或因他有系統地採集而發表的臺灣物種,包含兩百二十七種鳥類、近四十種哺乳動物、兩百四十六種植物、兩百多種陸生蝸牛與淡水貝類、四百多種昆蟲,以及一些兩棲爬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為了紀念斯文豪的貢獻,許多物種皆以斯文豪為名,如:斯氏懸鉤子(Rubus swinhoei)、斯氏紫斑蝶(Euploeasylvester swinhoei)、斯文豪氏天牛(Paraglenea swinhoei)、斯文豪大蝸牛(Nesiohelix swinhoei)、斯文豪小山蝸牛(Platyrhaphe swinhoei)、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斯文豪氏游蛇(Rhabdophis swinhonis)、斯文豪氏蛙(Ranaswinhoana)、臺灣山羊(長鬃山羊,Naemorhedusswinhoei)、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等等。斯文豪與臺灣的關聯,延續至一八七七年發表生前最後文章〈On a New Bird from Formosa〉,介紹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1842~1940)在臺灣採集的鳥類標本,並將其中一新種以史蒂瑞姓氏命名為Liocichla steerii(中文名稱:黃胸藪眉)。斯文豪所蒐集的標本,直到今日仍深具價值。像是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的橙斑厚角金龜(Bolbocerosoma garritor)標本,自斯文豪採集之後從未再被發現,曾經被懷疑已絕跡,或不存在臺灣。直到二○○四年,跨越約一百五十個年頭,才再度由國立臺灣大學昆蟲系團隊採獲一對,證實橙斑厚角金龜確實分布於臺灣,使昆蟲研究更進一步,也令人緬懷斯文豪對臺灣自然史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