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執一粒糖、念半生嚐
適合臺灣南部土壤、氣候種植的外來植物─甘蔗,在荷蘭時期曾被製成蔗糖外銷至日本;到了日治時期,臺灣一度躍居全球產糖排行第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製糖工廠在無情轟炸下幾乎被夷為平地,其後更因國際糖價持續下跌導致外銷虧損,糖業風光不再。
一件檔案看戰後臺灣藝術團體生態
與傳統戲劇相較,不論是臺語、或是國語話劇,由於帶有濃烈的摩登風格,觀眾組成多較為新潮、洋派人士,在當時的社會中屬於相對少數。也讓走現代風格的話劇團,更要使出渾身解數尋找財源。
松山煙場歷史建築
昭和十二年(1937),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臺北松山地區興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是目前少數僅存1930年代臺灣產業建築,不僅是臺灣煙草專賣發展的歷史建築古蹟,也是對台北市之市區發展史具有見證作用。
璀璨繽紛●神采自信──日治時期的臺灣職業婦女
清末臺灣開港之後,隨著貿易興盛,越來越多的本地物產遠渡重洋銷售海外、需要大量人力;為了降低成本,產業開始用低廉的薪資招募女性員工,於是,臺灣的女性們為了賺取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踏出了職業婦女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