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凝視光影一甲子——第一代臺灣攝影師

凝視光影一甲子——第一代臺灣攝影師

一九二○年代開始,臺灣學習攝影的本地青年經由遠渡重洋赴日留學以及在相館擔任學徒自修來習得攝影技藝,並開設照相館營業謀生,發展出流行的畫意沙龍外,並開始應用當時十分新穎的「新興寫真術」,強調街頭獵影的寫實觀照。這些貫穿一甲子時光的作品默默地凝視著臺灣現代史上每一階段的面容與風貌。

台灣水鹿

台灣水鹿

台灣水鹿是台灣最大型的草食動物,幼年時期的水鹿身上有斑點,成年後斑點便會褪去,夏天時全身毛色是黃褐色,到了冬天就變成了黑褐色。

聖子降臨——屏東萬金天主堂聖誕慶典

聖子降臨——屏東萬金天主堂聖誕慶典

萬金地區的平埔族人逐漸接受天主教信仰、形成教友村,萬金天主堂遂成萬金居民的生活文化重心。每年聖誕節,教友們會布置馬槽裝飾與燈飾,舉平安夜活動,迎接聖子降臨人間,並與親友一同歡度佳節。

跨越傳統性別形象--臺灣幼稚園與男幼教師

跨越傳統性別形象--臺灣幼稚園與男幼教師

隨著時代演變,「男主外女主內」的印象已經大為改觀,男女適合的學科和職業界線也漸漸模糊。男性幼教工作者表現出不輸女性的耐性和用心,經由實際行動取得同事、家長肯定,有助於兩性共同參與親子教養的風氣。

馳騁在中土大地上

馳騁在中土大地上

1936年,考古學家在中國河南安陽縣小屯村發現了商朝時代的車馬坑,他們在車馬坑中找到了青銅刀、青銅箭頭,進而推測商王朝的馬車,很可能是作為打獵、戰爭時之用。

追蹤文化匯流的足跡──從佛典詞彙的演變談起

追蹤文化匯流的足跡──從佛典詞彙的演變談起

法鼓佛教學院提出了「整合性佛學資料庫」概念,希望整合現有以及未來的佛教文獻數位資源,其中「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之研究與建構」計畫,即是著重在佛典文獻的數位化。網站中共包含「藏經音、韻、義檢索」、「佛學多語詞彙檢索」及「CBETA佛典語文研究平台」三個檢索系統,使用者可以透過檢索工具,很快蒐集到想要的詞彙及其出處。

神木的怒吼——樹靈塔

神木的怒吼——樹靈塔

在阿里山砍伐的大量樹木中,有許多「千年神木」等級的巨樹。據說神木因而震怒,使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更誇張的是,連白米煮出來的飯,竟也變成了紅色,「樹靈作祟」的說法就傳了開來。

收藏在台灣潮間帶的美麗典藏品

收藏在台灣潮間帶的美麗典藏品

澎湖的石滬數量豐富、造型優美,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們存在於潮間帶上,用來捕魚,堪稱台灣最有潛力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源之一。

瀏覽全部珍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