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地底下有書

地底下有書

考古學和歷史學略略有些不同的地方,在於考古學透過田野考古發掘,從早已不會說話的標本當中,重建過去人類的生活、文化;常常被譽為是「一部藏在地層當中、無文字的史書」。

剪不清、理還亂的小島爭奪史

剪不清、理還亂的小島爭奪史

六○年代開始,原本無人主張主權的釣魚臺,因在其海域發現蘊藏豐富石油而引起諸鄰國的覬覦;臺灣也曾在一九七○年代發起保護釣魚臺運動。時至今日,釣魚臺主權的爭奪戰仍時有所聞。

執一粒糖、念半生嚐

執一粒糖、念半生嚐

適合臺灣南部土壤、氣候種植的外來植物─甘蔗,在荷蘭時期曾被製成蔗糖外銷至日本;到了日治時期,臺灣一度躍居全球產糖排行第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製糖工廠在無情轟炸下幾乎被夷為平地,其後更因國際糖價持續下跌導致外銷虧損,糖業風光不再。

一件檔案看戰後臺灣藝術團體生態

一件檔案看戰後臺灣藝術團體生態

與傳統戲劇相較,不論是臺語、或是國語話劇,由於帶有濃烈的摩登風格,觀眾組成多較為新潮、洋派人士,在當時的社會中屬於相對少數。也讓走現代風格的話劇團,更要使出渾身解數尋找財源。

松山煙場歷史建築

松山煙場歷史建築

昭和十二年(1937),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臺北松山地區興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是目前少數僅存1930年代臺灣產業建築,不僅是臺灣煙草專賣發展的歷史建築古蹟,也是對台北市之市區發展史具有見證作用。

戀戀好時光——與西方文明相遇

戀戀好時光——與西方文明相遇

西方文明傳入臺灣之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變化,所謂「自由戀愛」的風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翻開歷史的書頁,其實和我們揣想的有點類似。

璀璨繽紛●神采自信──日治時期的臺灣職業婦女

璀璨繽紛●神采自信──日治時期的臺灣職業婦女

清末臺灣開港之後,隨著貿易興盛,越來越多的本地物產遠渡重洋銷售海外、需要大量人力;為了降低成本,產業開始用低廉的薪資招募女性員工,於是,臺灣的女性們為了賺取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踏出了職業婦女的第一步。

歌謠戲曲裡的庶民面貌

歌謠戲曲裡的庶民面貌

歌謠傳唱、戲劇改編社會事件的例子屢見不鮮。臺南運河1926年竣工後發生多起投水事件,警察署甚至成立專責取締自殺的單位。

瀏覽全部珍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