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追念台灣老畫家-李石樵

李石樵先生是台灣早期美術運動的重要推動藝術家之一,其以誠懇嚴謹的創作態度及富於思考、哲學批判的個性,建立獨特且高超技巧的繪畫風格,並春風化雨、作育英才,教育不少第二、第三代台灣優秀藝術家,對台灣藝術界與美術界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貢獻與價值。李石樵先生逝世後所遺留下的四百餘件油畫、水彩、素描等精采名作及相關資料文物均典藏於李石樵美術館,這些文物作品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中重要文化遺產,實需謹慎整理保存以傳承予後代欣賞與研究。

李石樵先生為台灣本土著名的油畫家,一九0八年出生於台北縣新莊鎮,一九九五年病逝於美國。李石樵先生從事藝術創作長達六十餘年,誠懇嚴謹的創作態度及富於思考、哲學批判的個性,以高超繪畫技巧建立其獨特的繪畫風格。終李石樵先生一生的歷程,其對台灣藝術界的主要貢獻與價值可歸納如下:

李石樵先生一生奉獻給藝術,從事藝術創作長達六十餘年,他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念與精神,創作了質量俱豐的作品,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中作品保存最完整的一位。今日,李石樵先生的畫作已為國家的瑰寶,其四百餘件油畫、水彩精采名作及相關資料文物典藏於李石樵美術館(部分典藏畫作如下圖),這些文物作品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中重要文化遺產,實需謹慎整理保存以傳承予後代欣賞與研究。

文建會曾對李石樵的作品完成二百餘件的數位化工作;然而,就李石樵先生獨特的畫風與傑出的成就,及其對台灣美術與藝術發展的影響與貢獻,實有必要進一步作更完整的整理,以數位典藏的方式開放查閱及推廣藝術教育,藉此推動精緻文化並提昇社會精神生活,亦傳承李石樵老師生平對教育無私的精神。

本研究為完成數位化李石樵先生創作及相關資料的典藏,並完整建立數位美術館,以藉大眾應用資訊服務、掌握資訊與知識之能力,達到精緻文化普及化及提昇生活品質之目的,建構「李石樵數位美術館」:

本子計畫為建構「李石樵數位美術館」之基礎作業,主要目的在於完成李石樵美術館中相關典藏之數位化,主要作業項目包含:

1931 日本少女像習作

留日學生時期習作。用油、用色之掌握尚未嫻熟,感覺生澀。臉部的描繪,深受石膏素描之影響,塊面轉折、五官部分尤然。肌肉解剖之交代亦不清楚,如嘴角上端與臉頰交接觸或脖子受光面之處理,顯示李氏甫習油彩,尚未成熟此媒介之性質,無法將其素描心得順利發揮。然背景之朱紅與衣裳之綠色成強烈對比,顯示李氏對強烈色彩之偏好。李氏能把握艷亮顏色之退後感,不至喧賓奪主,顯示他在此方面之能力。

1931 日本少女像習作

1931 四弟像

台展第五屆特選作品。描寫李氏之四弟李堆鍛,在大稻埕的大拜拜時穿戴時髦衣帽赴宴。受塞尚人物畫的影響,畫面結構穩固,色彩塊面堅實,反映出人體本質的特性。

1931 四弟像

1932 大哥之像(戴童軍帽)

畫中人物為李氏的長兄李丁照,為一寫實之人物半身像。

1932 大哥之像(戴童軍帽)

1935 站立裸女

此圖描寫一站立姿勢的裸女,裸女身後有一報畫架。

1935 站立裸女

1936 玫瑰花

粉紅色的玫瑰花在畫面中招展。彩繪牡丹的瓷瓶與圓形的木桌,帶有中國典雅的風味。

1936 玫瑰花

1937 葉老師

採肖像畫中常見的四分之三角度。極寫實,不復見生硬的塊面;飽滿的臉部肌肉自然涵蘊塊面的組織。鼻部的處理尤能掌握中國人的特色,不復有西方式的鼻子湊在東方臉孔的現象。把中年婦女的眼袋表現得很得體,希臘式的上眼皮不復可見。深色的上衣只點綴以一耀眼的胸飾,在寫實中見傳神,為李氏在台所作肖像畫之佳作。

1937 葉老師

1940 室內靜物

1940 室內靜物

1942 父親像(冬黑衣)

描寫作者父親的肖像,臉的姿勢略成側面狀,身著黑色冬天衣裳。筆觸細膩,色調典雅。

1942 父親像(冬黑衣)

1942 父親像(夏衣)

李氏把色彩效果運用在人物畫上,以此畫最足堪代表。全畫採乾擦手法,不但表現麻紗布之質感,也表現了李氏此時追情的豐富色彩變化。臉部和頭髮的處理則採用鬆散的筆法,以與衣裳的用筆配合。此畫頗有李氏自己的面貌,兼顧寫實的掌握和色彩的嘗試。椅背微拱的弧度略與肩膀的弧度呼應,強面的直線則與對襟的直線呼應。在表象的描繪中暗寓幾何造型的考慮是李氏構圖傾向,將於日後發揮無疑。

1942 父親像(夏衣)

1947 李石樵畫室

描寫逆光中幽靜的畫室。室內獨坐的女子及空曠簡單的陳設,與室外盎然的綠意形成一種對比。昏黃的光線,充滿神秘的氣息。

1947 李石樵畫室

1948 父親像

李氏為其父親與岳母各作肖像畫。畫風基本上採寫實風格,姿態亦大同小異,且均朝觀者右方。手部疊放姿態亦雷同,僅有左右手放置上下之分。手部之描繪甚佳,臉部之表現則與岳母像更自然。雖為寫實之作,但亦儘量呈現色彩豐富變化,〈岳母像〉以紅色頭布與深藍色棉襖呈對比,但〈父親像〉則以紅色椅墊與深藍掛裳呈對比,不但憑增此兩畫之色彩,並加強棉襖和掛裳之質感。背景之色彩億多有微妙變化,唯〈岳母像〉者色塊較為分明。

1948 父親像

1948 母親像

描寫作者母親的肖像,李夫人生著黑衣,神情肅穆。

1948 母親像

1948 岳母像

李氏為其父親與岳母各作肖像畫。畫風基本上採寫實風格,姿態亦大同小異,且均朝觀者右方。手部疊放姿態亦雷同,僅有左右手放置上下之分。手部之描繪甚佳,臉部之表現則與岳母像更自然。雖為寫實之作,但亦儘量呈現色彩豐富變化,〈岳母像〉以紅色頭布與深藍色棉襖呈對比,但〈父親像〉則以紅色椅墊與深藍掛裳呈對比,不但憑增此兩畫之色彩,並加強棉襖和掛裳之質感。背景之色彩億多有微妙變化,唯〈岳母像〉者色塊較為分明。

1948 岳母像

1949 人物

試圖打破〈建設〉所臻至的寫實風格,刻意走向古典雕刻之厚實感覺,近乎畢卡索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前此亦有類比之效果。此畫造型感十足,交疊的雙手與身軀結為渾然整體,衣裳之乳白色更增加近乎大理石雕刻或石膏塑像的厚實感。然背景的桌子和瓶花尚屬寫實風格,未能使整體畫面的造型一致,顯示此畫顯示李氏轉變其之肇端。

1949 人物

李石樵數位美術館計畫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