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自從資訊科技普遍應用以來,數位化技術、資訊通訊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深遠。以往,資訊科技對工作的影響是局部的,自從網際網路普及以後,改變了社會上各種溝通的行為,也改變了基本的知識表達、呈現及處理的方式,進而改變了學習與研究的態度及方法。如今,資訊化對社會的影響已是全面的,且程度正急遽升高之中。無論在生活、工作、學習、休閒娛樂各方面,資訊科技已經逐漸改變了人們做事的基本態度、觀念及方法,揭開了社會文化、教育學習全面變遷的數位時代序幕。
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所需具備的基礎建設,包括電子資料庫建置經驗、民眾使用習慣與資訊利用教育、網路普及程度、政府各單位相關法規制訂、以及施政經驗、學術界的研究基礎、產業界應用服務能力與市場等。目前我國上網人口比例位居世界前茅,全國中小學均已連上網際網路。電子化政府、電子商務、寬頻固網、網路教學、網路醫療等也一一推動,學術界與研究單位在資料庫技術、資訊檢索技術、語言處理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處理與表達技術等皆有相當基礎,民間企業不論是資訊技術、電子商務服務技術,也都日漸完善,整個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所需的基礎建設已經相當成熟。
我國已經是資訊製造與服務的大國,政府也宣示成為綠色矽島,發展知識經濟的願景。國家典藏和教育的數位化,可以有效提升知識的累積、傳承與運用,是知識經濟的一基礎環節。考量中國大陸在資訊產業企圖心日強,我國應該加快腳步,推動國家典藏與學習計畫。
本計畫所涉及的層面包括文化、學術、經濟、教育、外交、社會及民生等,並涵蘊學術研究、產業發展、及種種應用等層次,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關係甚大。這項工作所產生的效益至少包括下列七項:
- 有利於重要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新文化的創造。
- 改善學術研究工具,發展未來的學術研究環境。
- 促進知識經濟與產業的發展。
- 建立華語文數位教學的國際地位。
- 豐富教育素材,協助推動正規教育、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
- 有助於參與國際性的計畫與組織,開拓臺灣在國際社會的發展空間。
- 促使學習資源開放與學習機會均等,以建立公平社會。
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目標,是將國家典藏文物數位化、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推動新一波數位學習學術研究、奠定國內數位學習與數位內容產業。隨著計畫的發展,我們了解到數位化工作只是數位內容產業的起點,而數位典藏乃是數位內容發展的第一哩路(first mile)。如何有系統地在教育、研究與產業面向,推廣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成果,是我們即將面臨的重要挑戰。將成果發揚光大,積極地引進民間力量,有系統地推動相關產業的應用與成長,才能將成果發揮極致,加速整體發展之成效。
正值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之初與第一期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的末期,經過各分項計畫、各部會與機構計畫的努力,由不甚瞭解到走出自己獨特的發展,透過人文、歷史、資訊教育、管理等專家深入研究與積極規劃,並結合資訊技術,而賦予人文資產和數位學習於資訊社會的多元意義,也展現了人類文明的生命力。正由於數位典藏和數位學習計畫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更是一項永續經營的任務。計畫團隊成員不斷的研究如何把數千年、數百年前文明時空的圖像、圖片、以及文字,運用現代的科技以及核心技術,讓文化完整的保存。在邁入嶄新計畫交替之際,將更著重於成果的彰顯與落實。
由於資訊與通訊科技的蓬勃發展,數位學習已被視為提昇教育品質、營造優質學習環境、解除學習時空限制、改善教學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因此普受世界各國重視,本計畫將全力發展數位學習科技及應用,極力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以達成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均衡數位資源;建構優質數位學習內容,加強師生資訊應用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之目標。
放眼整合後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本計畫於第一期所培養出的人才,已成為一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數位發展技術團隊,能使臺灣可以協助其他國家推動相關的計畫。故透過國際整體性合作或跨國計畫的運作,將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交流,將臺灣的文化智慧經濟推向世界各地,讓世界看見臺灣競爭力的重要一環。未來數位化典藏與學習將可望拓展語言、自然科學和數位教育等方面,例如生物、以及文化,多樣性的整合研究成果,結合政府、大學及民間資源,擴大國家對外語文教學市場,建立優質台灣品牌華語教學,增進華語師資能力,使臺灣成為全球推動華文文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重鎮。
建構基礎核心服務-數位核心平台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參與機構與計畫眾多,異質性多媒體資料的整合、檢索、呈現、管理與備份工作日顯重要。有鑑於此,數位核心平台計畫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協助計畫辦公室建立並維持整體計畫運作的基礎架構,與整合、維護、展示、保存全體計畫產出之數位資料。
數位核心平台計畫藉由籌辦年度成果展、建置辦公室自動化系統、維護資料室及出版推廣工作,以提供共通性核心服務;建置聯合目錄,以整合數位資料檢索平台;規劃展示平台及應用專題,以促使典藏成果展示多元化、大眾化、精緻化及國際化;建置異地備份長期保存機制,為數位化資料提供一致化的使用界面,可不隨時間、技術、軟體硬體設備、儲存媒體等演進而變動,以達成計畫成果長期保存與經營。在本分項計畫總計畫統籌規劃、溝通協調下,於項下分別設立聯合目錄系統建置、成果展示核心平台、長期保存與?地備份服務系統及數位訊息創新傳播四個子計畫,以期達到本分項計畫之主要目標:追求自動化的計畫辦公室運作及最佳化的數位資料檢索、呈現與保存。
通往數位典藏豐碩藏品的窗口-聯合目錄系統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所包含的內容縱貫古今、橫跨十餘種不同內容學科領域,至少包含生物、地質、檔案、書畫、器物、人類學、新聞等人文與自然類的典藏品,以及各層面與類型的數位學習教材,各個機構在建置自身的資料時,亦分別採用不同的Metadata標準與不同的資料庫系統。本計畫為了統合不同學科領域與不同形式內容的資料庫,採用了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簡稱DC),運用來統合數位典藏計畫內龐大而複雜的內容。本計畫將數位典藏中各種資料庫與DC進行欄位定義上的比對,從對應中汲取其中的摘要資訊,匯入聯合目錄中,但同時我們也會為了保留原始資料庫的特性,而建議匯出原始資料庫的欄位名稱。
聯合目錄的目的是要提供使用者對台灣在數位化知識資訊的成果中,進行目錄式瀏覽的功能。因此,目錄的結果將提供藏品或教材的基本資料(Metadata)、數位化檔案預覽、分類架構,以及最重要的,連結至原始資料庫功能,讓使用者能更進一步到各種專業資料庫中,獲取更多想要的內容。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截至103年初已收錄藏品資料達500萬件,並提供藏品數位化的影像、影音檔等逾230萬個數位化媒材,跨越人文與自然領域,整合十餘個主題的數位內容,提供國際少數跨學科及跨單位的查詢系統,便利學術研究及其他應用。同時開發各種關鍵字與檢索導引功能,以及文本自動產生聯合目錄內容關鍵詞超連結的「關鍵字標示工具」,以增加聯合目錄的可用性。在與數位學習計畫整合之後,擬採用SQI (Simple Query Interface) 跨網站查詢介面技術,讓使用者在檢索時能同時查詢,發揮數位學習教材與典藏素材之間的關連性。
體驗典藏成果的舞台-成果展示核心平台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與國外相關計畫相較,其特色為涵蓋多元多主題的學科內容,如生物、史地等學科,藏品項目包含了檔案、書畫、地圖、器物等多種的型式,數位化藏品有文字、圖像、影音等多種的媒體型式,其內容知識都相當專業精深。由於參與機構有限,整個數位內容分布呈現「深」但「不廣」的情況。社會大眾在面對這些「多元而不廣泛,深入但不通俗」的數位內容時,往往不知從何處開始瀏覽,更無法進一步領略內容之美。為了加強推廣,故規劃了成果展示系統。數位典藏計畫與數位學習計畫合併後,成果展示與總入口網的需求更加迫切。
「成果展示核心平台子計畫」的主要目標是向社會大眾展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成果,提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並促進數位化內容(含聯合目錄內容與數位學習教材等)的利用。因此,將持續推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總入口網站的維運業務,成為我國數位內容的專屬總入口網站,並據以規劃成果展示,設計各式數位內容、網路技術以及創意加值示範專題,整合包裝計畫產出,向各界呈現計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