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裡排行第五,和這個日子相近的還有寒食節。本篇介紹古人們在清明時分調養身心的食膳與中藥。
澎湖天后宮是臺灣創建最早的媽祖廟,迄今至少有四百多年歷史,澎湖天后宮以面朝港口、背倚小丘之姿屹立於山坡上,形成前水後山的佈局,不僅具有風水意義,其坐北朝南的地理位置,更顯地位之崇高。
「城」原指城牆,「隍」指沒有水的護城河,城隍乃守護城池之神,是祈求保境安民、賞善罰惡的民間信仰。
南港天地宮是個線上虛擬廟宇,「信徒」們可在網站上點香、參拜、上香;祭祀之餘,還可以抽籤、占卜今日運勢、燒金紙、放天燈等;藉此介紹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理的諸多藏品。
荷花整株可食,養生之餘兼有療效;更是畫家和詩人筆下的主角、攝影愛好者經常捕捉的題材。又「荷」的發音與「和」相同,因此成為「和合百年」的代名詞。
千里眼與順風耳是輔佐媽祖的兩大護駕將軍,千里眼可以看見千里之外的任何事物,而順風耳則可聽見千里之遠的細微聲音。
「夜巡」即為道教神祇所為之「暗訪」,是一種在夜間遶境的例行性活動。入夜後,城隍爺派遣部將巡行境內各地訪查是否有邪魔陰煞出沒,並加以驅逐、綏靖地方。
植物崇拜屬於自然崇拜的一種,以植物為祭祀對象。臺灣各地皆有樹神信仰,人們尊稱為「大樹公」或「樹王公」。而柏樹自古以來象徵「長壽」,側柏的種子具有藥效,冬初採收後,經過曬乾、壓碎種皮及陰乾等步驟,便成為中藥材,稱為柏子仁。
婚禮習俗普遍相傳源自「桃花女鬥周公」的故事,此類題材最早見於元代雜劇《桃花女破法嫁周公》,傳承至今版本也不盡相同,但大抵仍以周公與桃花女因情怨糾葛而競相鬥法為劇情的主軸。
臺灣的王船信仰源自於高溫多溼、瘴疫橫行的中國華南沿海,自古形成了祭拜瘟神疫鬼、再以船隻恭送出海,希冀能驅逐惡疫。在清代逐漸變化為以俗稱「遊天河」的燒船方式來代替送船出海,以免禍延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