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對面的口語傳播、魚雁往返,再到電子時代,今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已經與我們的老祖宗有了天差地遠的不同。即便我們將尺度縮短在過去百年,仍然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事實,藏在一卷卷歷史檔案中。
日治時期,現代醫學知識與教育透過政府西化的腳步而傳入臺灣。原本看護婦與產婆,都是僅限於日籍女性的養成教育,直至1907年,臺灣總督府接受臺北醫院院長的建議,才正式以公費招募臺籍女性。
郵務士每天在派信前要先去郵局報到進行分信,再按照門牌號碼把信件排妥,才開始派信;打檔機車、藍色郵件籃和橫跨後座的馬鞍袋都是郵遞的基本配備。
電力系統的架空線路透過電塔、電桿連接電線,這些座落在鄉鎮、高山河谷之間,塔塔相連、高聳入雲的輸電鐵塔,是由一群風雨無阻,不畏寒冬酷暑的電力基層工程人員架設與維護。
日治時期的鐵路事業,最重大的發展就是改善舊有鐵路、興築縱貫鐵路以及擴張其他路線。在寫下這頁歷史的人物裡,奉命來臺的日籍鐵道技師付出了眾多的技術及心血。
空軍救護隊隊徽上有隻海鷗,因此也常被稱為「海鷗救護隊」,連身制服上飾有隊徽,以藍色海洋與黃色救生圈構成,象徵在險峻的情況下展現救難精神。
隨著時代演變,「男主外女主內」的印象已經大為改觀,男女適合的學科和職業界線也漸漸模糊。男性幼教工作者表現出不輸女性的耐性和用心,經由實際行動取得同事、家長肯定,有助於兩性共同參與親子教養的風氣。
臺灣布袋戲在皇民化時期經歷了非常特殊的改變,在強制的外力影響之下,布袋戲表演受到第一次打擊。然而遭遇逆境的演師們以頑強堅定的生命力在暗中持續蟄伏,靜待死灰復燃的時機。
舞獅在臺灣俗稱「弄獅」、「打獅」,人身藏在以竹、木、動物毛皮等製成的擬獅道具後,搭配樂器伴奏,結合武術和特技,跳出獅子的各種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