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秋刀魚」、「吳郭魚」或「鯖魚」等,對海洋的影響最小,利於魚類再生;避免食用數量稀少的魚種如「野生石斑」、「野生烏魚」及「鯊魚」,保育類的「豆腐鯊」更是少碰為妙。沿海的「白鯧魚」與「曼波魚」數量日漸減少,最好也避免食用。為了人類健康與海洋魚類的永續生存,「底食原則」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容易做到的。
考證人類的歷史,貝類是人類最早期賴以維生的重要食材。當「火」進入人類生活之後,煎、煮、炒、炸等技術的研發,貝類的烹調食譜就開始多樣化了。考古學家從世界各地陸續挖掘或是研究發現的貝塚,即可略知一,二
奇鰓鰻是在1980所發表的新屬新種,屬於康吉鰻科的成員之一,其屬名是為了其主要特徵是部分鰓條骨末端外露,以及側線神經結相當大,位於皮下,上下具有兩個開口,並由梳子狀的特化鱗片將皮膚撐起以利水流經過。
第一次與擬背斑琵琶鮫標本接觸,最先看到的就是它那純白的腹部,兩個大大的翅膀(胸鰭)以及像極了迷你裙的腹鰭,他們的游泳姿態一定相當優雅。
薜荔的攀緣性佳,極適於庭園造景。在臺灣的許多校園、庭院中,也都會用薜荔來裝飾,尤其現在推行環境綠美化,屬於臺灣原生植物的薜荔更是極佳物種。
2009年11月,筆者在東港採樣時,無意間發現一尾僅約30公分的標本,由於其臍帶孔仍存在,依判斷應該是臺灣琵琶鮫新生的個體。
相思樹在傳統上除了用來製炭之外,也運用在煤礦與水土保持上;相思樹之抽出物還可開發作為痛風用藥,將如此常見的植物功能做更大的發揮,帶給人類更多的幸福。
早期莿桐曾廣泛分布於全島,而今因為人為開墾的破壞,臺灣原生的莿桐已不如當年繁盛;反倒是其熱帶美洲來的姊妹:「珊瑚刺桐」由於花期長、又美觀,而成為刺桐家族中,在臺灣栽種數量最多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