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傳說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小說、歌仔戲、電視劇等等當中,或許經過不少改編、更動細部情節,甚至人物動機與結局都有可能被顛覆,但各種版本幾乎不會少掉以下要素:由大陸跨海至臺灣經商、活動範圍以大稻埕為主、經營成功的事業是茶業等等。
日治時期,臺灣人口日漸密集,都會化社會讓大眾文化成為市民熱衷的消費對象,新聞報紙如《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等,均闢有版面刊載犯罪災害等社會事件,並將各種奇情怪案加油添醋配上驚悚標題以吸引好奇的讀者。
瑠公圳分屍案歷經五十多日,幾乎天天上報,不但總統關切、民眾圍觀、警總介入,破案過程抓錯人、刑求迫供、新聞亂報、教授亂評,可說是反映當時政治與社會情勢的一樁奇案。
本名陳政行的武術師傅「六尺四」,他在北港開設國術館授徒,同時建立藥廠製作成藥,據說他身高一九四公分,換算臺尺等於六尺四,成為「北港六尺四」名號的由來。
歌謠傳唱、戲劇改編社會事件的例子屢見不鮮。臺南運河1926年竣工後發生多起投水事件,警察署甚至成立專責取締自殺的單位。
朱一貴事件聲勢浩大又為時短暫,對當時的臺灣民眾而言,不可不說是一段傳奇。在事件過後不久,臺灣就開始有「鴨母帝」之類的稱呼出現,朱一貴擅長養鴨的特長,成為傳奇的象徵。
雕刻常見於東西方建築物上,多裝飾於正面醒目之處,且賦予象徵意涵,工程的層次越複雜細膩,對雕刻師傅而言越是嚴峻的考驗。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戒嚴令解除前,臺灣就已經出現要求民主化的政治運動,也有反對污染的環保運動、保障受僱者權益的勞工運動等。解除戒嚴後,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慢慢取得正當性,逐漸發展成現貌。
在西北岡1001號大墓中被發現的大理石石虎,雕工十分細緻,擁有老虎的頭部形象,但是自頸部以下又像是個跪坐於地的人,身上還刻滿紋飾,是極具震撼力與想像力的一尊雕像。
郵務士每天在派信前要先去郵局報到進行分信,再按照門牌號碼把信件排妥,才開始派信;打檔機車、藍色郵件籃和橫跨後座的馬鞍袋都是郵遞的基本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