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的珍藏

千揉萬搗一點如漆——製墨的發展簡史

千揉萬搗一點如漆——製墨的發展簡史

在文房四寶中,外表黝黑如漆、隱泛紫光的墨凝聚了歷代諸多匠師的苦心孤詣;最早的墨是採取天然原料如石墨、樹汁製成,後來逐漸發展出將松煙混合動物膠與香料壓制成的松煙墨條,直至宋代,由於墨錠的需求增加,士大夫與製墨匠師交往頻繁,雕版印刷術改良,大為促進了製墨的發展。

產業、工藝、CCC創作集
第 11 筆 / 共 17 筆
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求新求變的臺灣布袋戲

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求新求變的臺灣布袋戲

臺灣布袋戲傳自於中國閩粵沿海,由師傅們一邊操弄著布偶一邊講古論今,一邊搭配著婉約的南管音樂表演戲曲。布袋戲風行之後,戲班開始改編傳統章回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後場的配樂也轉變為臺灣本地盛行節奏明快、曲風激昂的北管音樂,使得精彩熱鬧的打鬥武戲更顯相得益彰。

臺灣人物、工藝、CCC創作集、產業
第 12 筆 / 共 17 筆
四方之間任揮灑——茶箱的商標與廣告

四方之間任揮灑——茶箱的商標與廣告

臺灣茶業在清代末期急遽發展,華商也紛紛投入開拓新的市場。如此興盛的產業,自然也帶動許多週邊,例如著重防潮的茶箱,以鉛焊接成方形容器,外層釘上杉木板成木箱,置入以油紙包裝的茶葉,最後以鉛密封並蓋上箱蓋。層層裝置,就是為了讓茶葉在歷經遠洋航程後,依然能保持品質。

異人軼事、工藝、CCC創作集、產業
第 13 筆 / 共 17 筆
李梅樹與三峽長福巖——一代宗師永世流傳

李梅樹與三峽長福巖——一代宗師永世流傳

二戰結束後,三峽祖師廟由當時擔任三峽街長的李梅樹接管,開始進行重建計畫。祖師廟以木雕、銅塑、石刻浮雕等方式呈現精緻的裝飾藝術;前殿、中殿與後殿皆設置精巧繁複的藻井。

臺灣人物、工藝、CCC創作集、建築、計畫介紹
第 14 筆 / 共 17 筆
生活味 客家民藝

生活味 客家民藝

民藝的全名是「民眾的工藝」,是由日本學者柳宗悅和一群民藝家發起的「民藝運動」中所提倡的理念,希望喚起大家對於日用品或素人製作的工藝品的美的觀感。臺灣客家人們日日使用、或逢年過節不可或缺的生活道具,也變成民藝家眼中蘊含故事的收藏品。

CCC創作集、工藝、服飾織品
第 15 筆 / 共 17 筆
俠客出世來相見——臺灣布袋戲的早期發展

俠客出世來相見——臺灣布袋戲的早期發展

古早時代的農業社會缺乏娛樂,廟會酬神慶祝時民眾非常愛看戲,布袋戲表演自然廣受歡迎。在清末民初年間,已經出現了許多闖出名號的戲班在臺灣各地演出。

CCC創作集、工藝、產業
第 16 筆 / 共 17 筆
巧手化樸石——鬼斧神工的石雕藝術

巧手化樸石——鬼斧神工的石雕藝術

雕刻常見於東西方建築物上,多裝飾於正面醒目之處,且賦予象徵意涵,工程的層次越複雜細膩,對雕刻師傅而言越是嚴峻的考驗。

產業、雕刻、CCC創作集、工藝
第 17 筆 / 共 17 筆
上一頁
第 2頁
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