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為農耕社會,種植與收穫是部族中一等一的大事,需要舉行盛大的慶典以感謝天上神靈與自然精靈,因而在收割之後便召集全體族人舉行豐年祭。
世居中央山脈的布農族傳統以農耕、射獵、採集為生,非常重視歲時祭儀,從年首到年尾舉行各種祭典祈求相應的保佑,其中又以射耳祭(打耳祭)最為重要,也是臺灣原住民中布農族獨有的祭儀。
伊能嘉矩一八六七年出生於日本東北遠野市,他在二十八歲時立下了訪查臺灣原住民的志向,隨即赴臺在臺灣北部與東北地區進行田野調查。
臺灣在「羅發號事件」、「南岬之盟」、「八瑤灣琉球人事件」與「牡丹社事件」後,外國勢力又再度來到臺灣,加上在一八八三年完工的鵝鑾鼻燈塔,使得國際戰略地位逐漸提升,並且為之後的臺灣建省、日本奪取臺灣埋下了伏筆。
南庄位處苗栗縣的東北角,古有「內山」和「番界」之稱,日治時期(一九○二年)因樟腦開發權的歸屬,引發本地人對抗日人的南庄事件。
一九三四年,擔任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教諭、建築專業、熱愛爬山的千千岩助太郎決心開始研究臺灣原住民建築,他對不同族群的特有建物進行測繪,一一記錄並拍攝建物的基本尺寸、空間格局與室內陳設,累積了數百幅手繪稿以及千餘張照片。
清朝康熙三十五年冬,福州府火藥庫大火,硝石和硫磺燒個精光,生性愛好冒險的知府師爺郁永河自告奮勇前往臺灣淡水設法採辦。遊歷歸來後,郁永河完成了《裨海紀遊》,這部著作現在已成為由漢人書寫的臺灣早期第一手重要史料。
荷蘭治臺期間,先後共有二十多位牧師前來宣教,這批傳教士建立了學校教育系統,用羅馬拼音組成「新港語」辭典,進而編譯新港語的教義書,並在一六三六年於新港社成立了第一所學校,對此時先民的教育帶來許多影響。
埃及金字塔、復活節島石像、英國巨石陣等等人類古文明大型石製物件,皆屬於「巨石遺物」的一種,臺灣目前發現最大的巨石文化遺石,為花蓮瑞穗舞鶴村的兩根板岩大石柱。
自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許多歐洲船隊往海外探險,除尋找新航路外,對貿易的需求更是推動這場冒險潮的主因。此舉探索了世界的許多角落,進一步帶動貿易商、傳教士、探險家遠洋航行,踏上陌生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