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換個方向看台灣

作者:TELDAP DVD企編 黃雅勤

「在台灣,念其他朝代的歷史,都有一群很集中的史料,但是如果你念的是台灣史?台灣史是沒有那樣的範本的,資料比較零碎。」

2008年,我正坐在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辦公室,與許雪姬教授面對面,進行有關介紹「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的訪談。

我狐疑地看著教授,腦子出現了大大的問號。為何在台灣想研究自己的台灣史,卻會遇到資料零碎的問題?

教授繼續解釋,「台灣對各朝代來說,都把它當邊陲或殖民地看,所以台灣的資料都是比較政府觀點。現在想研究台灣政治史,沒問題,資料多,但是像都市史文明史這類民間資料,少有。」

這下子,問號更巨大了,壓得我滿臉茫然。這些應該存在的資料,到底去了哪裡?大概看到我彷彿墜入迷霧森林的表情,許教授趕緊補充,「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跟外國有很多接觸,那些資料是這些人一離開台灣,就帶回本國去了。如果能夠把這些資料一一找到,蒐羅回來,對台灣史的研究當然就會起更大作用。」教授接著詳細說明他們目前的進展,包括日本、韓國、美國、英國、中國大陸,甚至是俄羅斯,都有不少與台灣有關的資料,有的是私人文書信件,有的則是有關台灣的著作、照片或者人物檔案…等等。

她攤開桌上的照片,一張張都是散佚海外的典籍資料,有些資料已由當地政府進行數位化保存,有些卻因為當地人手不足,被堆置在一旁,隨著時光流逝而顯得斑駁脆弱。

開始這個計畫之後,許教授的團隊一組四個人,不斷蒐羅國際資訊、親身奔波往返,他們拍照、紀錄,與國際各館洽談,對於找尋到這麼多台灣珍貴史料非常興奮,卻又在親眼目睹這些史料不見得受到細心呵護而焦急不已。許教授最擔憂的是,自己來不及搶救這批散佚海外的台灣歷史資料,因此,他希望未來能花更多時間、能有更多人一起來進行這個計畫。聽教授描述這些史料,彷彿就像在訴說自己孩子似的,字字句句透露出他的關懷;那母親般的溫暖,讓人也想跟他一起照料這些珍貴典籍。

原來,我們之所以能深入瞭解台灣的歷史,靠的不只是過去的官方資料,先人們所遺留的書信、照片、作品,都是歷史的一部份,而這些如拼圖般的資訊,是多少台灣史研究者耗費了大半生的精力,在國際間來回查訪而得來的。

回到家,我翻閱著教授贈與的史料選輯,有了一種全然不同的閱讀感受。台灣歷史的複雜性,對於平時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我們,好像呼吸一樣自然,不曾深刻體認,但仔細想想,倘若喪失了歷史,我們對於台灣的認同從何而來?對於台灣的深愛如何昇起?

藉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希望這個珍藏海外散佚典籍的計畫,能讓更多人對台灣歷史產生興趣,更進一步發揮強大的民間力量,將觸角擴散出去,或許,國際友人也能加入,一同找尋自己身旁的台灣珍貴史料。

編按:
除了尋找散佚海外的典籍之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也致力於徵集與保存本土與台灣史相關的藏品,例如為數眾多的私家文書。請前往以下連結、透過這些往返的書信可以讓您一窺當時臺灣生活的樣貌。

杜香國文書

楊雲萍文書

葉榮鐘書信

台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計畫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