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台灣棒球101

棒球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運動。1906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即現今建國中學)成立了第一支正式棒球隊,並於同年與稍後成立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即現今台北教育大學)棒球隊舉行了第一場有組織的棒球賽,1906年因而被認定為台灣棒球元年(雖然在此之前已有若干非正式的球隊與球賽)。若自1906年起算,台灣棒球發展迄今已屆101週年,如同101大樓般,不但高聳屹立,更經常散發出璀璨光芒。不過,回顧台灣棒運百年來的發展,卻如同一世紀以來曲折多變的台灣史縮影!

日據時代,被日本人稱為「野球」的棒球運動隨殖民者腳步登陸台灣,此一時期的棒球運動具有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由於台北當時已是全台的政經中心,所以順其自然的成為台灣棒球運動的發源地: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成立棒球後,成淵學校(現今的成淵中學)、台北工業學校(現今的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商業學校(現今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也陸續組織棒球隊,台北逐漸成了台灣發展棒球運動的重鎮,之後,台灣棒球運動的軌跡才從北部向南部延伸,再發展到中部、東部。自 1906年起到1920年代中期為止,台灣的棒球隊成員大都以日本人為主體,直到1920年代中期「能高團」和1930年代初期「嘉農棒球隊」的興起,才真正有較多台灣球員參與棒球運動,同時也開啟棒球在台灣本土紮根的時代。而1931年勇奪日本甲子園大賽亞軍的嘉農棒球隊,更因隊員有日本人、高砂族(原住民)和漢人,而被賦予了三族融合的政治意涵。

’嘉農棒球隊是日據時期台灣非常重要的棒球勁旅’

圖一、嘉農棒球隊是日據時期台灣非常重要的棒球勁旅。
(謝仕淵先生提供)

’南台電是戰後初期非常重要的業餘棒球隊’台灣光復後的1940-1960年代,日據時代打下的棒球根基,使得台灣業餘棒球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加上戰後經濟由蕭條轉趨復甦,造就許多業餘成棒隊伍紛紛成立。各類競賽如全國運動會、省運棒球賽、台北市市長杯軟式棒球賽、台北市銀行公會棒球賽、全省華銀金像獎棒球賽、全省協會杯及金像獎杯棒球賽、全省主席杯棒球賽 … 等熱鬧登場,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成了台灣社’南台電(圖二、上)、北合庫(圖三、下)是戰後初期非常重要的業餘棒球隊’會非常重要的生活娛樂與休閒活動。此一時期棒球運動主要以業餘成人棒球為主流,並由公民營機構球隊、行庫球隊和三軍球隊撐起半邊天,如台電棒球隊、合庫棒球隊、石炭棒球隊、糖廠棒球隊、鐵路局棒球隊、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棒球隊、大涼隊、天香味寶隊、三軍棒球隊 … 等,球員也大多是由各機構對棒球有興趣的員工所組成。

南台電(圖二、左上)、北合庫(圖三、左下)是戰後初期非常重要的業餘棒球隊
(謝仕淵先生提供)

  直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但政治與外交卻屢遭挫敗,在惡劣的國際局勢中,棒打日本的紅葉傳奇和榮登世界冠軍的金龍旋風,適時的為鬱悶的國人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同時也開啟了我國三級棒運的全盛時期。尤其在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三冠王」榮耀成了全民追逐的心理慰藉,此一延燒全台的社會現象雖然夾雜了複雜的國族主義色彩,不過卻也忠實反應了當時人們的愛國情操。此時期台灣棒球的發展無疑是狂熱的、激情的,許多民眾半夜起床就是為了一睹遠征異域的台灣子弟「棒打天下、為國爭光」;每當中華隊奪得勝利,街頭巷尾必然搖旗吶喊、燃炮慶祝;小球員回國時更宛如民族英雄似的獲得全國軍民夾道歡迎。

1968年擊敗來訪的日本隊而聲名大噪的紅葉少棒隊1969年首度赴威廉波特奪冠的中華金龍少棒隊凱旋榮歸

圖四(左)、1968年擊敗來訪的日本隊而聲名大噪的紅葉少棒隊。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172╱日期:1968-8-28

圖五(右)、1969年首度赴威廉波特奪冠的中華金龍少棒隊凱旋榮歸。(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005╱日期:1969-09-08

1971年巨人隊小國手凱旋返國

 

 

圖六、1971年巨人隊小國手凱旋返國,獲得宛如民族英雄似的夾道歡迎。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184╱日期:1971-09-12



1974年中華立德隊衛冕成功

 

 

 

 圖七、1974年中華立德隊衛冕成功,民眾歡欣鼓舞,燃放鞭炮慶祝。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069╱日期:1974-08-24


推動此一階段台灣棒運發展的重要推手首推已故棒協理事長謝國城先生,1969年金龍少棒隊即是在他多方奔走下才得以赴美參加威廉波特少棒錦標賽,奪得冠軍;謝國城先生由於畢生致力於推展棒球運動,為台灣棒運奠下穩固的根基,因此被台灣棒球界尊稱為棒球之父、少棒之父。

畢生致力推展棒運,而有「少棒之父」尊稱的已故棒協理事長謝國城先生
在三冠王狂熱時期,不論少棒、青少棒或青棒選手,打棒球除了娛樂外還背負了更深層的「國族重任」,因此,「得冠軍、拿金牌,光榮倒轉來」,便成了小球員拼戰的終極目標。在這樣以奪冠為要務的大環境之下,從好處看是引發了各界對棒球的強烈關注,並培養了許多日後在台灣棒壇發光發熱的靈魂人物;壞的方面則是過度追逐功利,結果反而造成許多畸形發展,例如,有些球隊為求勝利而徵召超齡球員或冒名頂替,使當時蓬勃發展的棒球運動蒙上些許陰影;再者,當年有許多棒球小將一夕成名,然而隨著年歲增長,加上當時國內大環境並不利於球員長期發展,以致許多人成年後的際遇並不順遂,有的甚至極其潦倒或英年早逝,令人不勝欷噓。

圖八(右)、畢生致力推展棒運,而有「少棒之父」尊稱的已故棒協理事長謝國城先生。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056╱1973-09-01


1980-1990年代,台灣棒球長期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我國成棒因政治因素在諸多國際賽事缺席多年後,終於在棒協嚴孝章理事長的努力下,突破政治上的會籍問題,開始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重要國際賽事,且屢創佳績,台灣棒球也逐漸走上國際舞台並受到國際肯定,嚴孝章先生因而獲致「成棒之父」的美譽。

 

帶領中華成棒重回世界舞台而有「成棒之父」尊稱的嚴孝章先生

 

 

 

 
圖九、帶領中華成棒重回世界舞台而有「成棒之父」尊稱的嚴孝章先生。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323╱日期:1982-08-07

 

1982年的世錦賽,我國成棒代表隊以六勝三敗的戰績,雖落居韓、日、美之後僅得第四名,卻跨出重回世界舞台的第一步;1983年的亞錦賽,我國不但以五勝二負與韓、日並列冠軍,更在加賽迎戰日本爭取隔年奧運代表權的賽事中,轟轟烈烈的打出了不朽的一役,擊敗日本取得奧運參賽資格;1983年的洲際盃中華隊榮獲第三名,並在與超級強隊古巴的戰役中,以十三比一大勝,震驚世界棒壇;在1984年8月的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棒球表演賽中,中華成棒代表隊更一舉奪得銅牌;同年中華成棒代表隊在古巴舉辦的世錦賽中,獲得亞軍,並再度擊敗強敵古巴;1986年在荷蘭舉行的世錦賽,中華隊雖僅獲銅牌,卻仍擊敗封王的古巴隊,更確立了中華成棒隊的世界五強地位;1987年中華成棒隊以五勝一負獨得亞錦賽金牌,也再度取得隔年的奧運資格;但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中華隊卻馬失前蹄,在分組預賽中以三連敗提早出局;1991年中華成棒隊獲得在中國舉行的亞錦賽銀牌;於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中,棒球第一次被列為正式項目,中華成棒代表隊又更上一層樓獲得奧運銀牌。此一時期我國成棒代表隊南征北討,光榮戰役無數,這些棒球菁英大都是從小「出國比賽」而長期培養出來的選手,如高英傑李來發、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徐生明、林華韋、黃廣琪、李居明呂明賜趙士強陳義信黃平洋、洪一中、鄭百勝 … 等人,皆是三級棒運時期培養出來的名將。可惜當時我國職棒尚未萌芽,許多成棒國手後來皆遠赴日本棒壇發展,造成我國棒球優秀人才外流的現象與危機。

1984年中華成棒代表隊贏得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銅牌

 

 

 

 

圖十、1984年中華成棒代表隊贏得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銅牌。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380╱日期:1984-08-08) 

1992年中華成棒代表隊奪得巴塞隆納奧運銀牌後振臂歡呼

 

 

 

 

圖十一、1992年中華成棒代表隊奪得巴塞隆納奧運銀牌後振臂歡呼。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實物典藏╱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拍攝、後製)

 

1990年之後,台灣職業棒球興起,棒球運動乃進入另一個全新的、多元的發展階段。1990年3月17日台灣棒球史上的第一季職棒聯賽開打,中華民國的棒球新紀元-職棒元年就此揭開序幕,繼日本、韓國之後,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三個正式成立職業棒球運動的國家。中華職棒開打後數年之間,台灣的棒運呈現出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棒球員的待遇大幅提高,不但生活獲得了改善,也增加了他們在球場上更上層樓的動力;球員的社會地位獲得提升,優秀的職棒選手更成了青年朋友崇拜的偶像,受歡迎的程度媲美演藝明星;大批的球迷湧進球場欣賞職業球賽,棒球熱潮再度蔓延全台灣。不過,在1996年爆發職棒簽賭事件,數十名球員遭收押、起訴後,台灣職棒進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球迷由於極度失望而造成人數頓減,球團經營開始出現危機、同年,台灣大聯盟的成立,短期內雖然為台灣職業棒球帶來一番新氣象,不過隨後因兩聯盟惡性競爭,使得整個棒球生態受到嚴重影響,以致台灣職棒發展出現另一危機。直到2003年兩聯盟合併成為中華職棒大聯盟,2004年中華成棒代表隊獲奧運代表權,重返睽違十二年之久奧運殿堂,台灣棒球運動才又重新燃起生機。

圖十二、球迷大拋彩帶歡慶味全龍隊獲得職棒總冠軍。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18901997-10-25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不但新生代棒球好手輩出,更有多人遠渡重洋,如陳金鋒、曹錦輝、王建民、郭泓志、姜建銘、陽仲壽 … 等人,繼不同世代的棒壇前輩如吳昌征、譚信民、高英傑、李來發、郭源治、郭泰源 … 之後,紛紛登上美國、日本職棒舞台,陸續寫下台灣棒球歷史傳承的重要一頁; 2006年底,就在台灣棒球發展將屆101週年前夕,王建民拿下大聯盟最多勝投的佳績,我國國家代表隊更分別在亞運棒球賽、亞洲職棒大賽、洲際盃棒球賽等重要國際賽事榮獲冠、亞、季軍,如同101大樓般,台灣棒球再度在國際場域裡榮登101顛峰,不但引發舉國關注,更掀起一波波棒球熱潮,顯示棒球運動在台灣紮根之深、影響之遠,的確已成為台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2006年王建民「投出希望」之手

圖十三、2006年王建民「投出希望」之手。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實物典藏╱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拍攝、後製)

歷史研究者謝仕淵認為:「棒球對台灣的意義,已不僅是日常休閒的餘興活動,更是台灣人爭取榮耀的憑藉,超越族群、性別與年齡。這段由無數榮耀所聯繫而成的歷史,不僅專屬於棒球迷所有,且是一段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有助於認識與認同台灣的共同歷史。」百年來許多棒球好手前仆後繼,在國內外的競技場上揮汗寫著一段段屬於台灣人不屈不撓、奮力向上的故事。然而,名球評家曾文誠先生卻常感嘆:「台灣是個發展棒球但卻不記錄棒球的地方」,這也成了台灣棒球運動的一大遺憾。

幸而,近年拜文化保存意識抬頭之賜,陸續有許多人士開始投入台灣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列:平面出版品方面,除早期有《中華民國少年、青少年、青年棒球發展史實》、《東昇的旭日-中華棒球發展史》、《嘉義棒球史話》… 等書,近一、兩來官方陸續贊助了《典藏嘉農棒球》、《台灣棒球百年史》等書籍的出版;而民間則有《台灣棒球一百年》、《三冠王之夢》、《台灣棒球王》等;當然,還有許多是描述特定人、事、物、隊的書籍、報紙或雜誌。在非書資料方面,早年即有一些相關的影片,最近較受矚目的則是公視於2006年推出的「台灣棒球百年風雲」紀錄片。另外,許多棒球網站、部落格(Blog)也陸續出現與棒球相關的文章。官方網站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職棒大聯盟、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也都擁有大量權威資料。著名入口網站「蕃薯藤」長期經營棒球專屬園地,一系列的台灣棒球史文章,內容相當豐富。有鑑於台灣棒球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政府與民間多年來努力經營著「紅葉少棒紀念館」、「澄清湖博物館」、「興農牛隊史館」…等,體委會亦於2006年11月委託民間團體籌辦「邁向棒球博物館之路-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研討座談會」。學術研究方面,淡江大學資圖系在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簡稱NDAP)的支持下,藉由資訊科技之助進行了「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計畫,並衍生出以Wiki協作系統創建的「台灣棒球維基館」。我們衷心期望未來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下,台灣棒球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能持續不斷的邁開大步向前行!

棒協於2006年出版的《台灣棒球百年史》位於台中的興農牛隊史館完整保存興農牛職棒隊發展的隊史及文物

圖十四(左)、棒協於2006年出版的《台灣棒球百年史》詳細記載一世紀以來台灣棒球發展的點點滴滴。(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實物典藏╱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拍攝、後製)

圖十五(右)、位於台中的興農牛隊史館完整保存興農牛職棒隊發展的隊史及文物。
(興農牛隊史館實物典藏╱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拍攝)

邁向棒球博物館之路座談會

圖十六、邁向棒球博物館之路-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研討座談會。
(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拍攝)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台灣棒球維基館

 圖十七(左)、「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收錄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的棒球歷史新聞。
(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建置╱網址:
http://ndap.dils.tku.edu.tw

圖十八(右)、「台灣棒球維基館」以Wiki協作系統供使用者共同書寫棒球記憶。
(淡江大學資圖系數位典藏小組建置╱網址: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 林信成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