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互動緊密的社區,都會有個凝聚情感的場所。或許是廟埕前的榕樹下,或許是汲水的井戶旁。說起林田山的中山堂,在民國四、五十年代,不但是森榮社區居民的生活重點,甚至還遠近馳名,連平地的萬榮,臨近的鳳林、光復等地的居民,也都有共同的記憶。它建於一九五五年,當時的場長王曉林先生,因為考慮到現有的交誼廳對比日漸增加的員工與眷屬,已不敷使用,因此集資籌建中山堂。
建築全棟以林場自產的針一級檜木臺灣扁柏搭造,占地約一百四十坪大,中間毫無樑柱阻擋視線,十分適合舉辦典禮、表演等活動。座椅的部分也都是採用檜木製的長條椅,高度會隨與舞台的距離而增加,設計十分細緻。
翻修重建的中山堂,依舊保有過去的木造結構與技術。
(圖片來源:阿海提供)
社區的人們平常會在此聊天閒話家常,舉辦重要活動時更是不二之選,舉凡各式的集會、婚禮、遊藝會、畢業典禮等等,都是居民們生命歷程的重要場景。到了一九六一年,林田山利用職工福利金,購置兩部當時十分罕見的電影放映機,成了轟動社區的大事。每週大概會有兩、三天,林場的辦公廳外貼出粉紅色的通知單,大家就會知道:今天又有免費電影可看了!
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裡,有電影可看是十分奢侈的休閒,而且中山堂放映的電影片源來自花蓮市的天山戲院,有時甚至會先在林田山首映,因此每逢電影放映的日子,不唯社區居民齊聚中山堂,萬榮、鳳林、光復的居民也會聞風而至,騎腳踏車或步行前來觀賞電影,把中山堂擠得水洩不通。
每當電影放映結束,還會有一把溫柔的女聲廣播溫馨提醒:「忙了一天累了嗎?想睡了嗎?別忘了檢查門窗關好了嗎?爐火滅了嗎?柷大家晚安!」搭配鄧麗君「何日君再來」的歌聲,還有滿室的檜木香,都是林田山居民的重要回憶。
延伸閱讀:
CCC7:森榮歲月(上)
CCC8:森榮歲月(下)
走入林田山—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