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海角的相遇——十九世紀探險家與狩獵民的正面接觸

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許多歐洲船隊往海外探險,除尋找新航路外,對貿易的需求更是推動這場冒險潮的主因。此舉探索了世界的許多角落,進一步帶動貿易商、傳教士、探險家遠洋航行,踏上陌生的國度。相關的學科領域也隨之發達:人類學、地質學、生物學、氣象學等等,甚至還有跨學科的博物學。許多動植物標本採集、地質岩層考察、地圖測繪、人類學田野調查等等,都隨著這些人的腳步,來到原本安靜封閉的土地,為彼此帶來新的衝擊與刺激。


泰雅族婦女織布

泰雅族婦女,織布是必備的技能。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遠來的白人親戚

一八六○年淡水開港後,有意涉足亞洲經貿的洋行,紛紛派人前來臺灣探勘物產。而由於當時的臺灣漢番土牛界線1分明,平地的資源又已被漢人開發占有,因此這些「洋番」們,還是以上山發展、找尋新資源為主。陶德便於一八六四年二度踏上臺灣土地,為調查物產跑遍北臺灣,不只茶葉樟腦、籐蔓、肉桂石油等都曾是他關注的對象。他曾在《蘇格蘭地理雜誌》(Scottish Geographical Magazine)發表文章,提到他在出磺坑發現石油,並設法向原住民購買石油採收權的過程。記錄中提到:

依據我所擁有的武器,頭目判斷我的部族比他的更強大,他希望我與他的部族聯姻。由於他的幾名孫女已經收下我的禮物,因此,我可以自由挑選,但是有一個必要的條件,我得剃去鬍鬚。

陶德當然沒有因此剃鬚當番女婿,他向頭目謊稱自己的婚姻必須由部族長老決定,得回去呈報,便從這場「婚姻危機」中順利逃脫。陶德認為:臺灣原住民對世界的觀念就是自己所生長的島嶼,而島上居民只有留辮子與不留辮子兩種,也就是中國人和原住民。既然陶德不留辮子,髮色偏棕黑,且體型與原住民相仿,因此原住民認為陶德一定與他們同種族,只是來自某個比較遙遠的部落罷了。陶德的話,也表現出他試圖站在對立方觀點去思考的誠懇態度。

而冒險商人必麒麟也有類似記錄。他與馬雅各醫生前往新港附近的崗仔林社,這是個在十七世紀曾與荷蘭殖民政府共存的平埔族群,他們自稱「番仔」,並引以為豪:

崗仔林社人……他們懷念好的荷蘭移民,喜愛所有的白人,因為荷蘭人的緣故,他們還將白人認作親戚。那些老婦人的話尤其令人動容:『你們白人是我們的親戚。你們不屬於那些剃了頭的邪惡中國人。然而你們到底是哪種人啊?幾百年前你們離我們遠去,現在我們已經離死亡不遠,沒想到我們這雙昏花的老眼,有幸還能再見到我們的「紅毛親戚」。』


泰雅族家屋

泰雅族家屋。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時勢造朋友

商人為貿易利益登高探查,傳教士則是為傳福音入山。馬偕甘為霖、馬雅各等人都為傳教多傾向與原住民來往。這是由於十九世紀時傳教事業與外國軍事政治干預同時來臺,漢人為此對傳教士抱持敵意,許多排外教案因此產生。另外,漢人的信仰風俗與如祭拜祖先、神明,也與基督教不崇拜偶像的主張相違背。相反的,原住民因長期受漢人侵擾,或占地、或入山偷獵盜砍,因而厭惡漢人;對以醫療、社會服務、教育等作為傳教手段的傳教士,相對較為友善。馬偕日記中的一段記述,便清楚呈現原住民的這種敵我之分:

我們前往屈尺,然後馬不停蹄地前往山上的一邊,原住民出現,示意要我叫旁邊的中國人暫時離開,我照做之後他們出來,當中的一個人首先舉手放在我的胸膛然後放在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們是朋友,幾個人認出我來,用他們的千百種方法表示他們對我的信任,當中有一個人表示要看我口袋中的手帕,我照他的要求給他──所有的人看起來都相當怕漢人,用手指向一個漢人的村落表示出他的恐懼和輕蔑。

後來馬偕的傳教事業與平埔族關聯極大,不僅信徒眾多,也有許多信徒以「偕」為姓,綿延至今。


馬偕日記

馬偕1875年的日記,也提到前往屈尺探訪原住民的經過。

圖片來源:真理大學校史館)


或許出於目的或利益相同,或是因為有著共同的敵人,這些遠道而來的「紅番」,與居處山林的「生番」、「熟番」,反而建立起不尋常的情誼與交流,也說明了放下原本的意識形態,將對方當作主體如實地認識、接近,永遠是消弭族群對立最重要的第一步。


註釋:

1清領時期為了避免漢人與原住民因經濟利益傾軋或生活習慣不同而導致衝突,因此會在一些重要的入山口,以立碑立界、挖溝推土等方式來畫立區域界線。由於土堆狀如臥牛,因此稱為土牛,加上深溝便稱為土牛溝。


延伸閱讀:CCC10:如織之絆





Share

海角的相遇——十九世紀探險家與狩獵民的正面接觸相關藏品

件名:咨復英人在台並無冤抑並懇將吉必勳馬...

  • 描述說明:版本:抄檔
  • 資料識別:館藏號:01-12-149-01-018
31 / 42

件名:英國固繙譯四月接署領事任必其林馬雅...

  • 描述說明:版本:抄檔
  • 資料識別:館藏號:01-12-150-01-011
32 / 42

從「福爾摩沙紀事」看馬偕牧師的故事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當代醫學
  • 資料識別:A08013427
33 / 42

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16)--...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醫界
  • 資料識別:A09069637
34 / 42

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20)--...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醫界
  • 資料識別:A09069614
35 / 42

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2)--肺...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醫界
  • 資料識別:A06067728
36 / 42

我的心路歷程到馬雅各醫生紀念教會--趙振...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潮流
  • 資料識別:A07067123
37 / 42

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10)--...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醫界
  • 資料識別:A07075639
38 / 42

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13)--...

  • 描述說明:來源期刊:臺灣醫界
  • 資料識別:A08024839
39 / 42

馬雅各醫生來台創立西醫傳教130週年暨新...

  • 資料識別:登錄號:00255
40 / 42
上一頁
第 4 頁
共 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