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悶熱的暑假,大概很難想像到下雪的臺北吧!不過在日本統治臺灣的第六個年頭,一九○一年二月十三日的臺北曾下過一場雪。在CCC創作集第二集中的這篇〈雪的台北〉以倒敘的方式從這一天開始,又在這一天結束。
當時的臺灣剛成為日本的新殖民地,對殖民地官員來說有許多急著處理的要務,其中最緊要的當然就是臺灣人的武力反抗。除此之外,漢人的許多陋習,也讓明治維新之後以文明國自許的日本人相當感冒,例如:抽鴉片、滿清式辮髮、裹小腳,是最被詬病的三項。沒有淪為殖民地的中國想革新奮發,就得自己去面對這些陋習;而已經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殖民地臺灣,則是在殖民母國的統治下學著去改變。
接受外來殖民統治者的要求去革除陋習,是不是就代表接受新的統治者?對日本官員來說,以及對臺灣人來說,都是個微妙而敏感的問題。
故事的主角婢女剪絨,在新舊文明與勢力交替的時代裡,成為革除纏足陋習的第一人,而她也很可能是臺灣士紳面對新統治者與外來新文明時,學習如何去應對的實驗品。
一九○○年,「二月六日,由臺北大稻埕黃玉階之提倡組織成立天然足會從事矯正弊風之宣傳。三月一日大稻埕中街張方之下婢剪絨(十四歲)實行解纏足,是為解纏足之蒿始。」 然而,此時臺灣士紳之中剪掉自己辮子的人卻還很少,纏足的婦女中,也只有少數人在臺北天然足會成立後放足。天然足會的倡議者黃玉階,也要到一九○一年的紀元節才剪掉他自己的辮髮 ,而臺灣婦女解開纏足,也要到一九一○年代在日本官方、日本民間與臺灣民間等多方推動之下才蔚為風潮。
在這樣緩慢的放足、斷髮的過程中,率先被士紳推到放足舞台前的婢女剪絨,雖然做了讓日本殖民者滿意的事,但在守舊者佔多數的環境裡,究竟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史料並未記載。
一九○一年二月十三日臺北城近乎奇蹟的飄雪,令人聯想到竇娥冤式的怨憤不平 。不過從故事的脈絡來看,那或者是上天對於善良的苦情婢女所發出的淡淡同情,也說不定吧。
葉榮鐘先生的手稿,記錄天然足會的成立。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延伸閱讀:CCC2:雪的台北一九○一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之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