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山野中,果樹洋洋──專訪農試所溫英杰博士

文/王珮瑜

本文由TELDEP拓展台灣數位典藏公開徵選計畫提供


溫英杰博士

受訪時的溫英杰博士,熱心地講解中。

果園裡,茂盛的榮光

臺灣中部山野間有果園,果園裡有油綠綠的果樹。不太刺人的陽光在高低錯落的枝葉間透露果實甜美的姿色,一片齊整豐沃的生息令人深深敬畏,深深欣喜。在農業試驗所霧峰總所果園裡生長的果樹,每一株都有可能改變臺灣水果產業的未來。育種人員取其枝條,計較每一株果樹之間可見或不可見的差別,希望在下一個冬天來臨之前,所有灌溉與照料的用心,都能化為意外的驚奇。

溫英杰博士領我走進屬於他管轄的果園,草長樹疏,一片與私人農園大異其趣的光景。我的腳步有點緊張,亦步亦趨地跟著他穿梭在泥土和植物的複雜氣味之間,深怕不留神就踩踏了什麼重要的寶貝。他一邊看顧一株株果樹,一邊和我漫談他在農試所工作的點點滴滴:「這是李子,這個是龍眼,還有這棵酪梨。還有,這一棵柿子樹是臺灣引進的第一批柿子,一整片當中只有它一直活到現在。」我們站在低矮的柿子樹前,柿子樹渾厚圓滑的葉片在風中微微顫抖,時間回到民國70年。

當年,日人中垣文頌 (Nakagaki Bunsho)先生贈送給臺灣三十多株柿子樹,無奈種植效益不彰,柿子生長狀況極差,從此許多人認為柿子不適合在臺灣生長。直到民國72年,剛進農試所工作的溫博士受指派到日本崎阜縣學習,才有新的契機。歧阜縣是該種柿子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擔任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中垣文頌先生的故鄉。他負擔溫博士在日期間所有食宿的花費,並讓他住在自己家中。溫博士回憶,當時他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轉搭兩班電車,耗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前往農家和專家太田信義(Ohta Nobuyoshi)先生學習,直到晚間八點才能回到住處休息。他說:「夫人每天五點就起床為我煮早餐,把我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中原文頌先生已經過世了,他兒子前兩年還來臺灣,特地到這裡看這棵他父親當時種下的柿子。」溫博士回到臺灣後,憑著在日本學習的技術克服了甜柿的困境。於是,當時被認為在臺灣無法栽培的甜柿,後來竟成為市面上最高價的水果之一。

多年前的往事對照今日農業的狀況,可以看到育種人員一步一步辛勤耕耘的成績,這些付出都化為農業產值,為臺灣農產品創造無限的可能性。然而即使培育的品種廣受歡迎,在蓬勃的市場背後,育種人員的生活始終沒有改變,他們依然在尋找與發現中培育新品種,依然在開花結實的漫長週期中照料植栽,依然落實著每一季不同的農務與研究工作。這樣的過程所追求的,沒有其他,無非就是一份驚喜與成就感。

入選的水蜜桃

綁上布條,這是入選的水蜜桃。


種原選拔,是時間的耐力賽

果樹是複雜且富有多樣性的物種,要在這些豐富又突出的特質中找到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部分,對於育種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全球環境與氣候急遽變遷的此刻,培育出能在嚴酷條件下栽培的果樹種類,已成為農業研究的當務之急,要能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仰賴複雜多樣的種原。

溫博士向我們介紹幾棵瘦瘦高高的紅毛丹,這些紅毛丹從種子發芽開始,歷經九年的時間才開花。溫博士觸摸著紅毛丹尖細的葉片,笑著:「我後來就跟它們說,再不開花,我就把你砍掉!果然,隔年就紛紛開花了。」育種人員就像臺灣農業的大園丁,為了選出優等的品種而鎮日與果樹們緊密相伴,也因此和果樹之間有了獨特的情感與默契。每一個種原的選拔,都是一段必須耐心行走的旅程,歷經多年生長成熟,在渡過颱風、寒害蟲害等不同的章節之後,參與選拔的果樹們方能較出長短高下,決定孰去孰留。每一株種原的確定,都是好幾年的光陰。

「保存種原」指的正是保存植物的遺傳物質,這些「種質(germplasm)」材料必須保存在「活」的狀態中才能提供研究或使用。保存工作本身必須克服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因為天候異常、人為疏失、設備不足甚至組織變動,都有可能造成種原消失或是失去生命力。尤其熱帶果樹的種子一旦脫水或溫度過低就無法發芽,加上在人類社會經濟需求的要求下多採取無性繁殖,這樣的特殊性使得種原只能以「在果園裡種植」的方式來保存,也因此必須面對蟲病害與天候的威脅。從民國76年起,農委會逐年推動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的整建,這些難題終於獲得改善,種原作物中心使用生物技術,如以試管保存分生組織、超低溫(-196℃)保存等等,目的就是希望能更長久的延續種質的生命力。

牙買加櫻桃

攤開掌心,這是牙買加櫻桃。


種原資料庫,農業的百寶箱

改善了種原保存的技術之後,下一步,就是要尋求一個能將種原資料系統化、知識化的方式來彙整這些寶貴的資訊。

目前已經完成高需冷性落葉果樹三種:桃、梨與蘋果資料的建置,總計163筆種原資料。未來依然預計以每年150-250種的進度,陸續完成低需冷性落葉果樹(如桃、李、梅、柿)及熱帶、稀有果樹數位資料的建置。

這些種原果實的照片是從70年代開始收集直到現在的成果,這當中有許多果樹已經從果農農地裡消失,甚至野外也已不可見。仔細比對一筆一筆的資料,可以看到臺灣農業經濟的變化如何與一個樹種的存廢息息相關,這些果樹有的依然安住於種原保存園裡,有的卻只剩下多年前的照片提醒著人們它已消失的事實。

即便種原保存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是個需要整合許多不同機關共同努力的艱辛工作,溫博士仍認為廣泛地調查、收集、正確地研究、評估與利用,對於創造新品種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農業試驗所果樹種原標本數位化計畫」裡的每一筆種原資料,從果型、表皮絨毛、果肉質地等特徵,一直到開花期、花型、果肉與核之粘離、平均果重、果核顏色等培育數據,都完整備齊。一旦資料庫建立完成,不僅可以加速本土遺傳物質收集與調查的速度,對於強化國際種原交流與分工更會產生很大的助益。

溫博士時常接獲外國育種人員請求提供種原的信件,過去,他們是從研究文獻當中得知臺灣擁有這些種原,但未來,世界各地的育種人員只要透過網路,利用資料庫檢索,就可以方便又快速的得到種原資料,栽培評估與育種工作的效率勢必大幅提升。在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生態學重點的今日,這些獨一無二的種原將成為未來世界提升農產品與糧食品質的索引。


掌握基因密碼,讓果樹發揮創造力

單純的研究人員要跨領域從事數位典藏工作,需要許多人、事、物的協助與累積。溫博士主持的「農業試驗所果樹種原標本數位化計畫」以農業背景的團隊為基礎,同時集結網站架設人才,共同為建立果樹資料庫而努力,希望未來可以與國內外其他作物種原資料庫有更多的串結。 我們可以說,種原是一種既安定又流動的生命先質,每一株種原各自擁有遺傳基因上的意義,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組合,就能以先於自然演化的速度創造出全新的生命樣貌。掌握這些基因密碼,讓果樹發揮創造力,正是育種人員的責任,溫博士來到農試所之後,培育、改良了桃子櫻花、甜柿等花卉及作物,他每天都花費漫長的時間在果園裡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接受採訪的這天也是一樣。他墊起腳尖攀折枝條,摘下剛成熟的紅毛丹要我品嘗,並殷殷叮嚀我,千萬不要連種子都吞了,他說:「這可是我的新品種呢!」

農業試驗所果樹種原標本數位化計畫




Share

山野中,果樹洋洋──專訪農試所溫英杰博士相關藏品

中文種名:油柑

  • 主題與關鍵字:界:植物界
  • 描述說明:製備過程:活體植物
  • 資料識別:館藏代碼:TARI-Euph110010...
311 / 315

中文種名:番石榴

  • 主題與關鍵字:界:植物界
  • 描述說明:製備過程:活體植物
  • 資料識別:館藏代碼:TARI-Myrt110120...
312 / 315

中文種名:珍珠拔

  • 主題與關鍵字:界:植物界
  • 描述說明:製備過程:活體植物
  • 資料識別:館藏代碼:TARI-Myrt110130...
313 / 315

中文種名:葡萄拔

  • 主題與關鍵字:界:植物界
  • 描述說明:製備過程:活體植物
  • 資料識別:館藏代碼:TARI-Myrt110110...
314 / 315

中文種名:澳洲胡桃

  • 描述說明:屬性:*來源:原產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及昆士...
  • 資料識別:館藏代碼:TARI-Prot110020...
315 / 315
  • 上十頁
  • 上一頁
    第 32 頁
    共 3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