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日治時期在台學者

伊能嘉矩(Ino Kanori, 1867-1925),日本岩手縣人,人類學家。自小就在祖父的嚴厲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1895年來台後沒多久,即與任職於台灣總督府殖產部的田代安定,一起成立「臺灣人類學會」,投入高山族與平埔族的研究工作。1897年前往蘭嶼進行調查,與鳥居龍藏相遇。來台後第三年,伊能嘉矩即完成一百九十二天的蕃界調查,其內容包含高山族、平埔族等各族居住地區的地理、交通、產業、民俗、語言、風情以及民蕃互動狀況,發表「台灣蕃人事情復命書」。報告中有關台灣島原住民的分類可視為伊能嘉矩一生最大的成就,他打破以往籠統的生熟番的劃分,將台灣原住民分成八類,其中再把平埔族細分為十族,成為往後台灣原住民研究及分類的重要依據。1898年4月任「蕃政研究」調查員,發表「台灣土番開發狀況」。1900年成立「臨時臺灣慣習研究會」,任命伊能為幹事。1906 年返日,除了照顧年邁的祖父,並專心於臺灣拓墾史、「理蕃」等著述。1925年因在台感染的瘧疾復發,病逝於岩手縣盛岡,享年58歲。

鳥居龍藏との記念寫真

鳥居龍藏(Torii Ryuzo,1870-1953),日本德島縣德島市縣人,人類學家。未受過正統學校教育,透過自學、累積大量的人類學知識。1896年,也就是日據時期開始的第二年,東京帝國大學派出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及人類學等專家學者前往台灣展開綜合調查,26歲的鳥居即為其中一名成員。1897年,鳥居首次前往蘭嶼(舊稱紅頭嶼)進行調查,堪稱日據時期雅美族研究的先驅。此後五年間,他接連四度來台調查,足跡遍布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等地,也曾經攀登玉山,橫越中央山脈。此期間完成了「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及「人類学写真集台湾紅頭嶼之部」兩部民族誌學的作品。回日後,仍續任東京大學教職。1921年以論文獲日本文部省頒授文學博士學位,次年獲任命為東京帝大副教授並擔任第二任人類學教室主任。1924年,鳥居毅然辭去東京帝國大學的教職,設立了鳥居人類學研究所,並於1928年創辦上智大學。1939年,鳥居前往北京,受聘為燕京大學教授。1953年病逝於東京,享年83歲。

森丑之助(Mori Ushinosuke, 1877-1926),日本京都人,人類學者。1895年日治之後,以陸軍身分來台灣,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總督府「藩務本署」調查課等機構及單位,在三十年間實地研究台灣原住民,多次走遍台灣全島及外島蘭嶼等地,探訪當地部落,規模遠超過同期到台灣研究原住民的伊能嘉矩和鳥居龍藏,因此鳥居龍藏由衷盛讚他是「台灣蕃界調查第一人」。他收集的資料涵蓋歷史學、人類學、植物學、民俗學、考古學、地理等主題,分別整理發表,包括1915年出版的「台湾蕃族図譜」、1917年出版的『台湾蕃族志』第一巻等。但其餘未刊出的原稿資料,全部在1923年9月1日發生的日本關東大地震遭大火焚毀。「大分事件」之後森丑之助即專心於建立類似自治區的「蕃人樂園」的理想,但不為各界所認同。1926年7月4日,森氏從基隆開往神戶的「笠戶丸」上離奇失蹤,官方最後判斷為投海自盡,自此結束傳奇的生涯。人類學學者宮本延人稱讚他是「早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第一人」,鳥居龍藏也曾以「台灣蕃界調查第一人」稱呼森丑之助。

川上瀧彌 (Kawakami takiya, 1871-1915),日本山形縣人,植物學家。畢業於札幌農學校。從小便擁有過人的觀察力,常在山野間採集昆蟲或植物、並製作成標本。 就讀札幌農學校時,於北海道各地進行採集,進而發現許多新種植物,對北海道植物的探索貢獻卓著。1903年來台就任臺灣總督府技師、農事試驗場植物病理部長,1905年擔任有用植物調查事業主任,並出任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此期間專注於主持全臺植物調查工作,足跡踏遍全台各地以及離島的彭佳嶼、蘭嶼和澎湖,研究成果顯著。所主持的有用植物調查事業不但奠定了臺灣植物學的研究基礎,也讓這個被西方植物學界稱為「黑暗地帶」的臺灣揭開了神秘的面紗。1910年川上瀧彌創立臺灣博物學會,進行田間研究、研討會、學術論文發表及出版刊物等事項,該學會發行的『臺灣博物學會會報』,每年定期出刊直到1945年為止,是日治時期研究台灣動物、植物、地質等最重要的文獻。1915年3月25日「兒玉後藤記念館」完工後,隨即著手將博物館遷入該記念館新館,並於8月20日正式開館,但次日即因積勞成疾而逝世。川上瀧彌的主要著作有「臺灣野生護膜植物,1906年」、「臺灣有用植物 (1)-(3),1907-1908年」、「臺灣植物目錄,1910年」、「新高山頂の植物,1911」、「紅頭嶼植物目錄,1916年」等,其中「臺灣植物目錄」共記載臺灣植物2368種。

佐佐木舜一(Sasaki Sunichi, 1888-1961),日本大分縣人,植物學家。1918年以20歲之齡即來台任職於臺灣總督府,進行植物採集研究工作,足跡遍及臺灣本島(包括關山越嶺、知本越、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太平山、次高山、玉山等地)與離島的蘭嶼及小蘭嶼,其中蘭嶼及玉山的採集均各達七次之多,而採集的大量標本多數存放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現台北市林業試驗所)腊葉館。在台從事臺灣植物調查研究達30年,著有「綱要台灣民間藥用植物誌,1924年」、「臺灣植物名彙」,1928年、「臺灣總督府林業部腊葉館目錄,1930年」、「臺灣植物の概觀,1939」等書。太平洋戰爭時期,派赴爪哇島擔任莫哥魯市林業試驗場場長。戰後1946年返回日本,擔任職鹿兒島藥品株式會社種子島農場。1961年病逝日本,享年73歲。

鹿野忠雄(Kano Tadao,1906-1945),日本東京人,1925至1929年就學於台北高等學校,1930年之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理學科及大學院就讀,1941年以「次高山彙に於ける動物地理学的研究」獲得理学博士,是日治時期後期居台日籍人士當中相當著名的博物學及人文學者。在台期間,經常進入山區進行各種調查。主攻地理、地質與地形;昆蟲、哺乳類、兩棲類、魚類、爬蟲類、與植物相;台灣原住民的習俗及文化、語言及考古等,學術研究範圍相當廣泛。1944年之前,共發表153篇論文及兩本集結著作,包括「山と雲と蕃人と─台湾高山紀行」、「台湾原住民図譜」、「東南亜細亜民族学先史学研究」等,另外有關南湖大山及雪山氷河地形的發現也極為著稱。1942至1943年鹿野忠雄接受陸軍委託赴菲律賓日軍佔領區調查當地的民俗文化,接著1944年6月轉赴北婆羅洲繼續進行調查。隨後北婆羅洲戰事趨緊,1945年7月15日與金子総平往内陸日軍第三七軍司令部所在地「沙蓬」出發後,在兵荒馬亂中即宣告失蹤。因為他的學術研究成果與奉獻,有不少學者認為,如果鹿野沒有失蹤,必定成為日本戰後的人文學界領袖。也因此,部分日人學者稱他為「忘記回來的博物學者」(A naturalist who forgot to return)。

參考資料:
楊南郡 (1996)。探險臺灣_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台北市:遠流。
楊南郡 (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台北市:遠流。
吳永華(1997)。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 。台中市:晨星。
楊南郡 (1998)。鹿野忠雄—縱橫台灣山林的博物學者。台北市:遠流。





Share

日治時期在台學者相關藏品

[[川上??致伊能嘉矩郵簡]

[[川上??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h001002
721 / 883
[致伊能嘉矩郵簡]

[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f001002
722 / 883
[田原禎次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田原禎次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l001002
723 / 883
[神谷憲作致伊能嘉矩郵簡]

[神谷憲作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K001002
724 / 883
[堀內政一致伊能嘉矩郵簡]

[堀內政一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I001002
725 / 883
[石坂莊作致伊能嘉矩郵簡]

[石坂莊作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L001002
726 / 883
[村上順平致伊能嘉矩郵簡]

[村上順平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m001002
727 / 883
[松本利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松本利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j001002
728 / 883
[川上生致伊能嘉矩郵簡]

[川上生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k001002
729 / 883
[田原禎次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田原禎次郎致伊能嘉矩郵簡]

  • 資料識別:資料識別:J911o001002
730 / 883
  • 上十頁
  • 上一頁
    第 73 頁
    共 8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