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 另樣心思看善本古籍

善本是珍貴稀有的古籍版本,什麼年代的版本堪稱善本,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 將清乾隆四十年( 1775)以前刊刻的古籍均列為「善本」,另包含了晚近罕見之刊本、稿本、名人批校本、手鈔本、繪寫本等,總共約有四萬餘冊。收藏範圍以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文籍考訂等為主,還有許多文集、地方志及傳記文獻。

在資訊科技化時代,如何導引時空,將文化資源之「保存」、「流通」、「推廣」加以統合,成為各典藏單位必須正視的課題,讓兼具重要文物價值的 「善本古籍」,得 以另一種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並使其內涵能得到最充分的運用,「善本圖籍」數位化資料庫即因應而起。

除因研究需要的「檢索」外,是否也曾想瀏覽本資料庫呢?讓我們以另種心情去開啟,換個角度認識古籍、欣賞古籍。

一 、版刻的精美

善本古籍的成書方式有「印」及「寫」二種。「印」,除了雕版印刷外,尚有以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等排版印成書的「活字本」,以及用紙墨椎拓金石文字或器物文飾的「拓本」等。「寫」,則有作者書寫的「稿本」、名家或倩人鈔寫的「鈔本」、彩繪寫本等。因版刻佔了古籍絕大部份,所以特別推介版刻的賞析:

文字

為便利閱讀,刊刻的古籍多為楷書,以宋代版刻為例,大抵以唐代名家書體為宗,有肥、瘦二種,「肥」是指顏真卿的筆法,「瘦」則是指歐陽詢的筆法。當然歷代刻書皆有特別崇尚之書風,不僅讓閱讀可以更生動,也提供版本鑒定的線索。

圖版

許多古籍附有「圖版」 ,如書畫譜、本草醫書、佛道圖像、輿圖方志、戲曲小說等。這種圖文並茂的版本,除了方便學術研究外,畫、刻的璧合,雅緻古樸,更顯露版刻藝術的風華。

二 、裝幀的多樣

古籍的裝幀隨著書籍製作材質、閱讀方式等演變,呈現多樣的形制,饒富趣味,古籍的「外在美」亦能引人入勝。

形制

本所所藏古籍裝幀形制有卷軸裝、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毛裝等。

「卷軸裝」是紙本書籍最早的裝幀形式,可以很陽春的用根木軸捲起黏接的書葉,亦可極精緻的黏接織繡包首及玉軸。

「經摺裝」,多見於佛、道教的經文刊本,主要是為了改善卷軸裝閱讀的不便。「蝴蝶裝」,是宋、元時期書籍的主要裝幀形式,裝訂時版心向書背,有文字的書葉內折,和包背裝、線裝、毛裝等版心向書口,書葉正折的方式不同。「蝴蝶裝」因展讀時書葉如蝴蝶展翼而得名。

包裝

古籍保存,除了現今所重視之恆溫恆濕環境、防蟲除菌外,傳統古籍的外包裝,就像古籍的外衣,擔任保護古籍的任務,同時也是盛裝古籍的配件。這類盛裝古籍的形式,主要有函套、錦盒、夾板、木匣、紙匣、布囊等,其製作亦極考究、典雅。

三、名家手書題跋

古籍往往有藏書家或鑒賞者書寫的題識,稱為「手書題跋」。內容記錄了收藏的經過、閱書的感想、版本的描述、校書的心得、遞藏的源流、傳世的價值等,有時甚至是個人學思靈感的啟發。

手書題跋者不乏書法名家,而其題識的手蹟,相對其刻意書寫的書法作品,往往更能表現自然的意態。各家題寫的字體,則篆、隸、楷、行、草無所不包。「手書題跋」不僅展示題跋者在學術、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其題記的時間、處所、字號別名等,往往也是研究的重要線索,更增益古籍的文物價值。

四、篆刻的藝術

古籍收藏者多會在其藏書鈐上自已的印記,如同「宣示」所有權;題記者亦多鈐有落款印。尤其存世珍、稀,年代久遠之「善本古籍」,更是印痕累累。書葉上各式風格的印記,相互競美,就像一幅幅縮小版的版畫。

印文內容有姓氏名號、生年行第、書室齋名、校藏審定、仕途經歷、詩文閒章、官府典藏等,也有刻上自己的肖像的。篆刻者須先決定擬刻的印文書體,並在正方、長方、圓、橢圓、葫蘆、聯珠或不規則形的印石上,做最佳的空間配置,選擇陰刻(白文)或陽刻(朱文)等,所以每一方印都是藝術創作。

這些鈐印可以說明一部書的遞藏經過,也是鑒定古籍版本的重要依據,並可補充人物資料的不足。不少藏書印更是出自篆刻名家之手,甚或藏家自刻,其篆法、款式燦然可觀,除藏書標識的意義外,更具篆刻藝術欣賞與觀摩的價值。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拓本

(宋) 薛尚功撰

拓本,是用紙墨椎拓金石文字或器物文飾而成。此件為《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存之〈石鼓文〉,袁克文(1890-1931)舊藏,題記、鈐印甚多。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拓本

梁國治手寫嶺表詩 寫本

(清) 梁國治撰

清乾隆間(1736-1795) 梁國治手寫嶺表詩。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瑤峰,浙江會稽人。清乾隆進士,書法名家。題記下鈐梁國治印、階平小印二印。另有蔣氏壽民珍藏、飱霞飲露二印。

梁國治手寫嶺表詩 寫本

南疆繹史勘本 清仿宋膠泥活字本

(清) 溫睿臨撰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用膠泥刻字的活字印刷技術,其原理和鉛字排印相當。清道光年間李瑤仿照畢昇泥活字方法排印書籍,內封牌記:「七寶轉輪藏定本,仿宋膠泥版印法。」

南疆繹史勘本 清仿宋膠泥活字本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直解 丁丙題記、印記

周禮疏 殘葉 蝴蝶裝

首丁丙題記言《三略直解》版本,並言「書之難聚若此,安得不慎所藏歟!」下鈐丁丙一印。卷端鈐有綸音嘉惠藝林、嘉惠堂丁氏藏,、觀光信印、爾恥氏、飛雲閣等印記。 丁丙(1832-1899),字嘉魚,號松生,浙江錢塘(杭州)人。喜藏書,有八千卷樓、善本書室等。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直解 丁丙題記、印記

脈經 唐翰題題記

(晉)王叔和撰 

明嘉靖間(1522-1566)覆宋刊本《脈經》十卷二冊,唐翰題題記謂:「此則明刻宋本之最善者矣。」又言:「是刻所據之本乃嘉定丁丑醫學任君重刊紹聖小字本,已非官書原本矣。」鈐唐翰題、万柳亭長二印。 唐翰題(1816-?),初名寶銜,字子冰,號蕉庵、文伯、新豐鄉人,浙江嘉興人。收藏豐富,精鑑賞,能書、畫、篆刻。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直解 丁丙題記、印記

寶章待訪錄 印記

(宋) 米芾撰 

此本為鈔寫本古籍。鈐有各式朱白文印記:忠孝之家、小天籟閣、新安項源漢泉氏一字曰芝房印記、廣陵江洵鑑藏印、廷栻之印、畹亭、臣班、定先、二癡、彭城、雪滄所得、甲戌進士等印記。

寶章待訪錄 印記

鑑諟齋集選鍊性錄 印記

錢縠藏書印:賣衣買書志亦迂,愛護不異隨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誅,子孫鬻之何其愚。錢穀(1508-?)字叔寶,號罄室,長洲人(今江蘇蘇州)。家貧,嗜書,聞知有異書,必借觀,手自抄寫,終成明代江蘇藏書名家。

寶章待訪錄 印記

李群玉詩集 黃丕烈題跋、印記

(唐) 李群玉撰 

南宋臨安府陳解元宅書籍鋪刊本,字體近於歐陽詢,端穩沈著。卷末朱痕累累,梅谿精舍、江左、竹塢、辛夷館印諸印,為明代文徵明(1470-1559)藏書印。並有清代著名藏書家黃丕烈(1763-1825)手題四絕句,大旨言得群玉、碧雲兩書的歡喜無量。

寶章待訪錄 印記

文苑英華 印記、蝴蝶裝

宋刊《文苑英華》,為本所收購宋刊本之始,刊工、裝潢具美,非常典型之宋版蝴蝶裝。冊首鈐有內殿文璽、御府圖書、晉府書畫之印三印,為宋代、明代官府藏書印。

文苑英華 印記、蝴蝶裝

古器款識 錢大昕、趙魏題跋及印記

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徵﹐一字辛楣﹐號竹汀。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乾隆十九年進士, 長於校勘考訂、金石、史學。 鈐錢大昕印、竹汀二印。 趙魏(1746-1825),字晉齋,號菉森,另號恪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潛心金石之學,精於碑刻考證。鈐趙魏私印、趙氏晉齋二印。另吳式芬獲觀、趙輯寧印二印。

古器款識 錢大昕、趙魏題跋及印記

石鏡山房彙彩筆情辭 圖版

(明) 張栩選次

書中凡例言:圖畫俱係名筆,倣古細摩辭意,數日始成一幅。後覓良工,精密雕鏤,神情綿邈,景物燦彰。 畫圖摘句:梧影過銀牀,乍回眸,驚見檀郎。

古器款識 錢大昕、趙魏題跋及印記

簠齋評釋經注經齋校選劉氏輯印 姚華題記

首民國八(己未)年(1919)姚華重裝題記,下鈐姚華一印。 姚華(1876~1930),貴州貴筑人。字重光、崇光,號茫父、茫公,別署蓮花庵主。長於金石、小學、書畫等。

簠齋評釋經注經齋校選劉氏輯印 姚華題記

番社采風圖 墨書彩繪本

(清) 臺番圖說

番社采風圖,舊題「臺番圖說」。係巡視臺灣監察御史六十七使臺期間(1744─1747)命工繪製,記錄當時台灣西部平埔族生活風俗圖。因畫境寫實,深具史料價值。 右圖「舂米」,有收存稻禾的「禾間」,婦女以木製杵臼舂米,屋前紅花樹為刺桐。左圖「糖廍」,圖繪種蔗製糖的過程,人物則為漢人。

番社采風圖 墨書彩繪本

御製古稀說 錦盒、木匣、卷軸裝

(清) 高宗撰 

卷軸裝為紙製書籍最早的裝幀形式。本件「御製古稀說」,包首為明黃絲織,中繡金龍一條,間以雲繡,玉軸。此件為民國卅一年(1942)「華北政務委員會」呈賀南京汪精衛六十大壽的壽禮,裝潢考究、雅緻。

御製古稀說 錦盒、木匣、卷軸裝

天文象占 布囊、金碧彩繪精寫本

用布製成裝書的袋子,此袋盛裝之《天文象占》,為金碧彩繪并朱絲欄精寫本。

御製古稀說 錦盒、木匣、卷軸裝

周禮疏 殘葉 蝴蝶裝

(唐) 賈公彥疏 

「蝴蝶裝」,是宋、元時期書籍的主要裝幀形式,裝訂時版心向書背,有文字的書葉內折,和包背裝、線裝、毛裝等版心向書口,書葉正折的方式不同。「蝴蝶裝」因展讀時書葉如蝴蝶展翼而得名。

周禮疏 殘葉 蝴蝶裝

葉忠節公遺稿 木匣、夾板、函套

(明) 釋宗泐撰 全室外集、(宋) 張杲撰 醫說、(清) 葉映榴撰 

傳統古籍的外包裝,就像古籍的外衣,擔任保護古籍的任務,同時也是盛裝古籍的配件。圖示為木匣、夾板、函套三種樣式,其用料、材質均極為考究。

葉忠節公遺稿 木匣、夾板、函套

御製大誥 包背裝

(明)太祖撰

包背裝在外觀上和蝴蝶裝相同,但書葉折法則相反,版心向著書口,可連續閱讀,一改蝴蝶裝之翻閱不易。

御製大誥 包背裝

皇明典禮 線裝

(清) 許夢門公編 北新關志、(明) 惠帝敕撰

打眼、穿線,將書籍縫線裝訂,線裝書籍解決了蝴蝶裝的翻閱不易和包背裝易散亂等問題。有四眼、六眼、八眼等裝訂法,以四眼裝訂法較為普遍。線亦有單線、雙線。

皇明典禮 線裝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善本)湯蔓媛編審




Share